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全家被贬后,她开挂了在线阅读 - 全家被贬后,她开挂了 第195节

全家被贬后,她开挂了 第195节

    宁随远指挥着兵士,先给长炮加炮弹。一切准备好,他抬起胳膊然后做了个下压的手势。

    砰——巨大的爆炸声后之后是土块横飞,烟尘四起。等硝烟散去之后,原本那个小山包似的荒山,山尖已经没了。

    君臣齐齐色变。

    宁随远没有给大家调整心情的时间,另外两个炮很快在他的指挥下发出两发炮弹,最终再次炸得烟尘四起,小山包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土坡。

    一片死寂。

    皇帝与众大臣从郊区回去,各个神色凝重。

    宁随远完成任务后并没有回家休息,他马不停蹄的又进了一次皇宫,只不过这一次不是面圣,而是去见了李蔼。

    宁随远:“这是孟县主给侯爷的信件,这是孟县主给侯爷的礼物。”

    三十一个朴实无华的木盒子,其中有一个箱子比别的格外大一点。

    李蔼看着那个最大的木盒,接过打开,眼底露出一抹惊艳,里面是一把造型简单,线条流畅的手枪。

    伸手拿起,李蔼惊讶的发现,这个手枪仿佛是按照他的手打造的一般,他握在手中,大不大小,正正好好,尤其是扣动扳机的时候,那个距离和尺寸,简直不要太适合。

    李蔼脸上扬起笑容。

    宁随远也是武将,扫了一眼就懂怎么回事了,看着李蔼脸上的笑容,哼,自己夫人也知道自己手的大小,更知道自己穿多大的鞋子,穿什么样的衣服。

    李蔼:“宁将军,多谢。”

    宁随远:“应尽之责,侯爷,我先回去了。”

    送走宁随远,李蔼打开信件,眼睛一瞥,看到了另外三十个小盒子,随手打开一个,李蔼一愣,里面同样是手枪,不过要比他的小巧得多。

    拿在手中李蔼能明显的感觉到不合手,很显然,这不是给他准备的。

    又打开一个盒子,里面是同样大小的手枪。李蔼垂眸想了想,失笑。从信封中拿出信纸,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傍晚吃完晚饭,李蔼将换班巡逻任务安排好,去了勤政殿求见皇帝。进殿之后,李蔼有些惊讶,这个时辰了,通常皇帝奏折已经批的差不多要休息的时候,太子不应该在才对。

    “臣李蔼参加陛下。”

    白天的震撼依旧没有过去,皇帝的脸色十分一般:“平身,怎么这个时候过来,可是有急事?”

    李蔼:“陛下,孟蝶送了臣一样东西,也是武器。”

    皇帝的神情又凝重了几分:“武器?”

    李蔼:“应该是从燧发枪改造而来。”

    皇帝垂眸:“林楚,布置一个能实验的地方出来。”

    “是。”

    李蔼和林楚一起下去将场地布置好。皇帝和太子迅速到达。

    百米开外的宫墙上贴着一块木头板子。

    皇帝:“这么远?同弓箭差不多了。”大易朝现在的弓箭射程大约在一百二十米以内,臂力好的人可以加大射程,一般不会超过二百米。

    太子:“李蔼,你这靶子、是靶子吧,怎么设定的这么大?”谁家的靶子是三米见方的啊!

    李蔼:“殿下,这手枪臣也没用过,打出去肯定会脱靶,干脆就换了一块将近半寸厚的大木头。”

    太子:“也是。”

    同皇帝和太子打好招呼,李蔼小心的安装子弹然后打出去一枪,毫不意外的,子弹最终落脚点与李蔼估算得地方,相差巨大。

    若无其事的放下胳膊,嗯,只要他不说,就没人知道他原本想打哪里,李蔼如是想到。

    厚厚的大木头依旧紧紧贴着高墙,太监们将厚重的木板抬起,准备搬过来给皇帝过目,结果只走了几步,皇帝直接站起身摆摆手。

    李蔼的面色也沉重了几分,与太子一起跟随着皇帝走到了墙壁这边。

    近半寸厚的木板被直接射穿,子弹最终钉在了墙上,深入墙里。

    皇帝用手抚摸着墙上裂开的纹理:“穿透力很强。”比弓箭强得太多。

    皇帝转身,目光落在李蔼的手中,李蔼将自己的手枪呈给皇帝。皇帝拿起来在手中颠了颠,又还给李蔼:“很精巧。”

    李蔼懂了皇帝的言下之意。

    皇帝身居戒备森严的皇宫之中,想要行刺皇帝很难,不是确定忠心的人根本进不了皇帝的身,远距离想要行刺就得用弓箭。

    弓箭的射程够长,但是箭也就罢了,弓是很难藏起来的,就算好运到混入皇宫,真正到了皇帝百米范围之内,弯弓搭箭的时候,一定会被人发现。

    手枪完全不同,小巧玲珑不易被人发现,射程同样够远,穿透力还强,简直就是天生为行刺而生。

    回到勤政殿,皇帝直接问:“长丰,孟蝶送给你的这个,她有没有写,易得否?”

    李蔼:“回陛下,除了臣手中现在这个,另外还有三十把更小的。臣今晚过来是想奏请陛下成立一个手枪队。”

    皇帝闭上眼睛,好一会儿才说:“呈上来。”

    李蔼一扬手,等候的兵士捧着小盒子进来,林楚接过打开,将里面精巧的手枪拿出捧给了皇帝。

    皇帝拿在手中颠了颠,学着李蔼的样子拿着,轻轻扣动扳机:“你是说你想组建一个手枪队?”

    李蔼:“是。无论是保护皇城的安危又或者送到阵前,臣以为都能发挥出极高的作用。”

    皇帝颔首:“你说得对,这件事你全权处理。”

    “臣,遵旨。”

    皇帝看看了自己手中这个,又看看李蔼手中那个,一直紧绷的脸上突显笑意:“这个孟蝶!”

    看着李蔼和太子同时不解的目光,皇帝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终于彻底松懈:“都自己回去想去。”

    李蔼和太子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麻溜滚蛋。

    第161章

    李蔼要组建手枪队,大家都没意见,何况皇帝也同意了,大家就更没意见了,但是他挑选的队内成员全部都是女子,大臣们很有意见。

    相对比较古板的苏瑜泉第一个就站出来了:“长安侯,此举不妥,历来哪有女子从军的。”

    李蔼挑眉:“苏尚书,这话可就不对了,远的那些史书记载我就不说了,就说我们大易朝,各地酋长多有女子,她们也都是可以提刀上马上阵杀敌的。”

    苏瑜泉:“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我们大易朝好儿郎这么多,何必用女子?儿郎力气更足一些。”

    李蔼:“可是手枪不用力气。”

    苏瑜泉一滞:“不、不用力气?”

    李蔼持续输出:“不用力气,莫说是女子,就是老人孩子也可以使用。”

    又一名大臣道:“那也不用选择女子,不然将来在军中男女混杂可怎么好。”

    李蔼:“除了我那把特别定制的,其余手枪造型十分小巧,男子手大想要使用很难,反而是女子手小更适合抓握,并且与力气相比,运用这个更需要的是灵活和稳定。”

    孟庭义插言:“昨日宁将军来送蝶儿的家书,我与他谈论了一会儿,也问了问家中孩子的学习情况,宁将军说我们家孟漾学的明显比另外两个小郎君好些,就是一百个人整体来看,同样是小娘子们更好些,而且一百个人里面的第一名也正是勇毅侯府的那名小娘子。”

    勇毅侯面露得意:“几次考试侥幸得了第一罢了。”

    殿中大臣齐齐看向勇毅侯,你说这话的时候能不能把你那唇角压一压!

    皇帝:“朕昨日倒是忘记问宁随远谁学的更好些,原来最好的竟是李家的小娘子,朕记得叫李瑜?李瑜,鲤鱼,鲤鱼跃龙门,是个好名字。”

    勇毅侯乐得合不拢嘴:“谢陛下夸奖。”

    李蔼:“陛下,那边对动手能力的要求颇高,按照孟蝶的话来说,实践出真知,搞理论的永远比不上搞实践的。”

    皇帝失笑:“她这话说得直白,不过倒也是实话。”

    任清华:“陛下,臣以为,以后文官也应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皇帝沉思片刻:“所言有理,以后文科科考也要考动手能力。具体怎么考核,用什么办法,礼部先拟个折子上来。”

    礼部尚书出列:“臣,遵旨。”

    李蔼选拔女子入手枪队一事,就这么以增加文科考试考项结尾。

    散朝之后,皇帝难得的没在勤政殿批奏本,而是去了坤宁宫,昨天火炮对他的触动太大,他昨晚在乾清宫一宿没怎么睡好,今天实在提不起精神。

    到了宫门这边,林楚先一步回话:“陛下,太子的仪仗在这边,想来殿下也在娘娘这里。”

    皇帝一听就笑了:“八成是昨晚的事儿他自个儿没想明白。”

    果然是知子莫若父,皇帝猜得一点儿都不差,太子想了一宿没想明白后他就来找外援了。

    皇后把事情前前后后仔细听一遍,生平第一次,笑得格外不端庄。

    太子:“母后?”

    皇后脸上的笑意止也止不住:“男尊女卑,这句话始于易经,是说男子为天为高岗之地,女子为地为卑湿之所,这是最早的解释。但是现在,无论你承认或者不承认,男尊女卑已经有了另外一个引申的含义,并且这个含义更为大家熟悉,那就是字面意思,男子尊贵女子卑微。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太子沉吟半晌,最终摇了摇头:“儿臣想不明白。”

    皇后:“前朝甚至剥夺了女子的继承权,你觉得如果没有百姓拥护,这个法令会那么容易实行吗?”

    太子坚定的摇摇头:“荀子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若是都不拥护,皇权也是可能被推翻的,所以为君者当谨记民重君轻。法令能够顺利实行,百姓之中至少大多数都是拥护或者无所谓的。”

    皇后颔首:“不错,那么不把财产给自己的亲生女儿,反而给外四路的侄子或者族人,百姓为什么会同意?”

    太子怔了怔,冥思苦想。

    皇后看着太子一眼,叹息声几不可闻:“因为就算给了女儿,她也未必能保住财产。给了侄子,遇到那有良心的,说不得有他们照顾,女儿反而能生活的更好些。这是最基本的,更高一点,侄子或者族人可以入仕,女儿不可以。”

    太子抿抿唇:“母后,儿臣一直觉得很多女子才学不输男子,虽、虽然是祖宗传下来的,就不能更改吗?女子其实也可以做官的。”

    “不可以。”皇后毫不留情的直接反驳:“不能改,也不好改。”

    太子:“母后?”

    皇后闭上眼睛,她想到了自己年幼时,明明她读书读的最好,家中兄弟皆不如她,可外人每每提起她时,赞美她的永远不是她的才学有多好,说的永远都是她够端庄大方,够贤惠柔顺……

    年幼时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夸赞她说了自己又念了什么书,结果对方敷衍的表示好好好,然后就没了。一次一次又一次,她为此躲在无人处默默流泪。不懂这是为什么,她去问了祖父。

    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祖父抱着她久久没有出声。后来他用颤抖的声音一点一点的给她解释着,她懂了,彻底懂了,眼里的光也没有了,她彻底成为了那个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

    重新睁开眼睛,在那个下午骤然消散的光在这一刻重新回到眼中,宛如万千星子倒映其中,熠熠生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太子明显有所觉,他看看自己的亲娘,明显觉得母亲有哪里不一样了,可一时间又说不出来。

    皇后:“女子是有才学,可那又怎么样呢?生活在这个世道,才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力量,有了力量去种地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有了力量才能保卫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