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在古代基建的日子在线阅读 - 第116章

第116章

    褚琉白:卒

    不过熬夜的结果是喜人的,褚琉白与白先生等人初步商议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虽说还不够完善,但是初步执行起来已经够了。

    要说扩大一个消息最快的办法,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话的时代,那最快的速度莫过于报纸了。

    褚琉白在重开科举之时,便已经想到要用报纸来将这事传递出去。

    褚琉白让林清给她物色一间铺子作为开办报纸的用地。

    褚琉白给那间铺子取名为文旅小馆,随后便将张凌等人招了回来,筹备好办报所需的人手,褚琉白又设置好第一版报纸的内容,这版面不小的报纸便开始发售了。

    于是乎,这日,蕲州县的大街小巷都能够看到穿着整齐如一的孩童的沿街叫卖声:“卖报了,卖报了,今日新闻,淮南王前线大捷,拿下临西县,大家快来看看啊!”

    街上来往的百姓对于这报纸一事感觉十分的新奇,很快便有被吸引而来的富家子弟招呼孩童到前。

    “小孩,你这是什么东西?”一位衣着锦衣贵公子装扮的男人问道。

    被喊住的孩童一点也不惊慌,他对着男人礼貌的笑了笑道:“这位客人好,这是蕲州府衙联合蕲州书院还有我们文旅小馆发行的报纸,报纸一旬发行以此,报纸现在分为四个大版面,分别是政令、娱乐、文学、时事,每个大版面下面又会划分几个小版面……”

    随着报童讲述,那贵公子装扮的人也越发的来了兴致,待报童说完之后,那人掏出一块碎银子递给了报童。

    “听着还不错,给我来一份。”

    “唉,好嘞,客人这一份报纸是五文钱,您稍等我找个地方兑好银子找给您。”

    报童收了银子,先是从身侧挂着的大袋子里面拿出一份报纸递给那人,然后便要找店铺之类的地方将这碎银找开,这碎银至少也有一两,他身上带着的那些铜板可找不开。

    年轻男子拿到报纸一开打便被上面的内容给吸引了眼球,听到报童这话,他挥了挥手:“不必了,你再给我来五份报纸,剩下的就当是赏你的了。”

    报童大喜若望:“哎”了一句,然后赶忙从袋子里又数了五份递给那男子。

    男子拿起报纸,转身便走了。

    男子一走,刚刚一直在一旁观望的众人便都围了上来,纷纷询问起这报纸的内容起来。

    报童也逐一为他们解惑,不少人还买了一份,卖完之后也不离开,就在一旁观看起来了,看完便是一片叫好声。

    这也就引得那么没看之人越发好奇起来了,这一份报纸不过五文钱,而市面上的肉包子都要两文钱一个,这样一来,写满了文章的报纸只需要两个半肉包子的钱,确实是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这蕲州城内不能说每个人都买得起,但是十分之九的人确是不差这钱的。

    但是买得起不代表看的懂,于是就有人犯愁了:“这报纸确实是不错,但是我不认字,就算是买了这报纸也看不懂啊!”

    这会就有那心思活泛的人说了:“你看不懂,不代表别人也看不懂啊,你带上这报纸,去蕲州书院门口,专门找那家境贫寒的学子,给钱他,让他读给你不就行了。”

    “这倒也是是个法子。”那开口问话的人也是个不差钱的主,听了这建议,觉得十分的不错,当即便想要买报往蕲州书院去。

    而就在这时,听到他们对话的报童也开口了。

    “几位若是不识字也没关系,我们文旅小馆也与天聚阁有合作,那里请了专门的说书先生给各位解说这报纸,此外每次报纸发行都会被贴在县衙设立的告示栏上,告示栏那边也会有人给大家解读。”

    “如此一来甚好,也省的我花钱买这报纸了。”刚才说要买报纸去书院门口请人念读的男人道。

    “这位客人可就错了,要知道我们这报纸每次发行都是独一份的,只要过了发行时间,那么就算它卖的再好,我们也不会加印了,也就是说您买了就绝对不亏,而且上面还刊印着白先生、林先生等人的大作还有连载着的故事,总之买一份收藏绝对不亏。”

    报童笑眯眯的解释,他卖报可是有提成的,要是卖不出去就没钱得了。

    “那岂不是过了就没了,算是绝版了?”男人惊道。

    “这是自然,我们报纸最讲究的便是时效性,过了时的东西我们自然不会再行刊印了。”

    “那就给我来个三份。”男人眼尖的见到报童身侧的袋子里数量不多了,便赶忙道。

    “哎,这位兄台,这报纸本就不多了,你一份就要三份,我们还买什么?”眼尖的不止这人一个。

    “就是,就是。”随即便有人应道。

    “小孩,给我也来一份。”

    “还有我。”

    眼见着报纸不多了,围观的众人也顾不得许多了,赶忙向着报童喊道。

    顿时场面就混乱了起来。

    见状报童一边给客人们收钱取报纸,一边道:“大家别抢,人人都有份,我这里没了,但是别的报童身上也有,还有我们文旅小馆里还存着不少呢,我待会就回去取……”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了蕲州府各处。

    不过短短三天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起报纸上的内容了。

    而官府的告示栏下更是日日围满人,天聚阁也是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