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第220章 传闻
书迷正在阅读:好运小狗九十九次追妻、佛念(现代佛子1V1)、壁上书【古言 h】、和顶流隐婚后心动了、白厌夜喜【年代童养媳】、不光彩的事(女出轨 叔侄盖饭1v2)、三个火枪手、离离江边草、粉绸、发表SCI期刊论文零篇留念
中州。
自从二月份过完年后,一直到现在五月,整个帝都就沉浸在一片不安的氛围中。上到主持朝政的中枢诸公,下到中州的普通百姓,都陷入了各郡一个接一个传来的噩耗中。
帝国的西南,巴陵、天水、陇西那边,已经完全被五斗米道占领。纵然成国公亲率大军平叛,一时间也没有任何进展。迫于兵力不足的缘故,成国公不得不组建新的鹰扬军团,但一时半会根本不足以扭转战局。
天南郡那边,阿曼王国几乎挟举国之力,出动了三十多万大军,北上扣关,攻打南峰要塞。
天南军团虽然有险可守,凭借南峰要塞死死挡住了对方,没让阿曼王国进攻一步,但自身损失极大。也幸好大军在倾力进攻一轮无果后,似乎在等待什么,暂时放缓了攻势,这才让天南军团有了一个休整的机会。
北疆也同样不太平。
勒拿王朝的大洋水师,跟帝国的东海郡水师再度发生了水战。这一次,为了保存实力,帝国水师在小胜后果断退回了东海郡的军港。反倒是战沉了两艘福船的大洋水师,继续在东海郡外耀武扬威。
陆地上,勒拿王朝也没安分。
一方面,勒拿王朝调集了大军,压在崇山峻岭中的山海关之下。另一方面,他们又玩了一出瞒天过海,偷偷抽调了两个师团,配合神出鬼没的游骑兵,对两百里外的乔巴山防线发动偷袭。
虽然没能得逞,但却吸引了帝国北地所有的军力。
帝国好不容易在年前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倾力击败了瓦刺骑兵,短时间内不需要面临西北的威胁。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紧接着被卷入了更大的战争中。两场外战,一场叛乱,让帝国有一种疲于应对、到处都是敌人的无力感。
但是,这些还都不是最让他们担心的。
太平军!
肆虐了太平郡后,这支乱军一度被帝国认为消亡在了巴延山脉中。但谁都没想到,几个月后,这支叛军匪夷所思的出现在了松江郡,而且变得更加强大。短短时间,接连重创了松江郡的官军、夺下了大青关,攻占了鱼阳府。
现在,他们又把兵锋指向了池上府,隐隐有挥师南下的企图。
对帝国来说,现在的太平军虽然仅仅只占了半郡不到,但给帝国的威胁却丝毫不亚于五斗米道,甚至犹有过之。
原因很简单,就是大青关!
掌握了大青关,帝国援助松江的陆上渠道就被切断。而且,松江郡本身是帝国的五大产粮地之一,富饶天下闻名。先前太平郡已经被祸乱也就罢了,毕竟本身就遭遇了天灾,若是松江郡再丢了,五大产粮地去其二,帝国的粮价只怕要飞涨。
粮价的波动,是能够轻易引发更大动乱的!
万一贼人还不满足,要跟阿曼王国勾结,南下从背后攻打南峰要塞……
帝国的东南一旦失守,绝不仅仅只是天南郡、松江郡、宁海郡三地的事,而是会引发连锁性的崩溃。就算帝国放手一搏,大举出动城卫军加禁卫军,并且顺利打赢了,善后的局面也必然十分惨淡。
本就已经江河日下的帝国,必然会元气大伤,重蹈前朝的覆辙,进入亡国的倒计时!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正因为太平军的威胁如此之大,偏偏帝国又失去了制约的办法,整个中州的官员和百姓才都将太平军的消息列为重中之重。军情局派出去打探太平军消息的暗探,也是一波接一波,但始终没有什么像样的突破。
可最近几天,随着太平军南下攻占池上府的消息传回来,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帝都逐渐扩散开了。
有人声称,太平军的贼首陈武,是内政大臣陈三生、八大门阀陈家的子侄!
甫一传开,消息就引发了巨大的震动。立即就有人质疑,但很快又有消息传出,此秘闻是守卫太极殿的禁军士兵传出。以讹传讹之下,流言迅速传开。短短两天时间,这条耸人听闻的流言甚至取代了成国公乾太卓遇刺、险些被刺杀的消息,成为了中州最受关注的言论。
“陈三生亲口言道,贼首陈武是他子侄。”
“陈武是八大门阀陈家暗中扶持的势力,企图改天换地!”
“你的消息是假的吧?我怎么听人说,陈武是陈三生的私生子!”
中州的一百万百姓,充分发挥了人言可畏的本领,将原本的流言迅速衍生出无数变种版本,甚至有人编造了陈三生私生子如何流落在外、如何跟陈家相认、如何获得门阀暗中支持的全套经历,而且有鼻子有眼。
到最后,消息不胫而走,就连文武百官都传遍了。
再半天之后,消息顺着宦官传进了内廷,等到了晚上御宴之时,帝国的第十四任皇帝乾元基迫于压力,不得不亲自招来了纪俊臣。登基32年的经历和理智告诉他,这件事完全是无稽之谈,绝无可能。但帝国的军情局迟迟探不到太平军真正有用的消息,让乾元基下定决心要借此事敲打一下纪俊臣。
然后,乾元基就从纪俊臣这里,得知了最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密报。
“x年x月x日巳时三刻:林安平从太极殿中下朝会,随后陈三生急追而来,跟林安平密谈约一炷香时间,内容不详。”
“同日:黄威位于太极殿西南第十二哨点轮值,直至酉时。”
“此份记录于次日归档,标记为‘未经验证’!”
中州传开的流言蜚语,乾元基可以不信,但军情局暗探在醉春楼获知的第一手情报,乾元基却不能不正视了。
默然片刻,他看了看面前被引以为绝对心腹的男子,问道:“你怎么看?”
纪俊臣犹豫几秒,谨慎的道:“臣曾经数次验证过这份情报,可以说确定无误。那黄威,在醉酒后的确说过这番话。但事情真相是否如此,臣觉得还有待商榷……”
这也正是他先前没有贸然捅出来的原因,因为此事干系太大。若没有真凭实据,随便讲出来只会平白结仇、惹祸上身。
坐在御案后面的乾元基思忖片刻,又问道:“此事在中州传开后,陈家可有什么反应?”
纪俊臣被招来对奏前,明显做过一番功课,闻言毫不犹豫的道:“今日中午,陈三生夫人用膳时,曾询问过此事。陈三生大怒,掷筷言道‘何曾有此事’,斥责为毫无根据的流言,并没有其他任何举动。”
“俊臣,朕觉得你的推测是对的,此事或许另有隐情。”
乾元基不相信八大门阀的陈家会如此不智,做出这种事。最终,他决定停止无谓的猜测,直接用最简单的方法消除误会,弄清真相。
那就是招陈三生觐见!
两天来,整个中州闹的风风雨雨,陈三生要是不知道,他这几年的内政大臣就白当了。此刻接到了乾元基的连夜召见,他心里有了数,叹了口气,坐上了马车。
一刻钟之后,陈三生进入了养心殿。
他虽然不知道这条消息到底是怎么传开的,但却清楚记得自己当时跟外务大臣林安平说了什么,当即把整个过程详细说了一遍,并且言称可以找林安平对证。
最关键的一段谈话说出来,纪俊臣和乾元基立即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显然,最初黄威说的“秘闻”,拆开后全部包含在了陈三生的话中。纪俊臣身为情报中的行家,只询问了一下当时的风向、陈三生他们跟卫兵间的距离,就大致确定了此事确实无疑。
这个真相,让三人一时间都有点无言。
闹得整个中州沸沸扬扬,甚至连文武百官都惊动了,最后追查原因,仅仅是一个禁卫军无意间偷听了一段谈话——要命的是偏偏还没听全。
纪俊臣在首次听到这秘闻后,几个月来一直有派人手暗中紧盯陈家的举动,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情况,甚至连跟松江郡的正常往来都没有。陈家的根基就在中州,纪俊臣不相信他们有那个能力,在军情局的眼皮底下做出那么大的事而又不被发现。
正因此,对陈三生的话,乾元基也是相信的。
总之,借这次流言莫名爆发传开的机会,纪俊臣得以验证了一个先前不敢贸然求证的消息。但这样一来,对太平军的情报收集再次陷入了死胡同。先前别管是否相信,军情局手里至少还有一个额外的方向。现在,陈家已经被证明不可能,那太平军的贼首陈武,真正的背景又会是谁呢?
就在他们苦恼的时候,这条在中州爆发的消息,也顺着林家的渠道,飞一般的传回了太平郡。
跟一致否定了这条秘闻的乾元基、纪俊臣他们不同,亲自跟陈武打过交道的林家家主,以及几位长老和大公子林允文,不约而同的拍案而起。
既是震惊,也有出乎预料,更有着谜团得到解答后的恍然!
没有人怀疑这个看上去难以置信的答案,因为在林家看来,也只有出自同是八大门阀的陈家,才有可能出现陈武这样优秀的叛贼首领。
是否要改变对待太平军的态度,立即成为了林家一个新的争议!
自从二月份过完年后,一直到现在五月,整个帝都就沉浸在一片不安的氛围中。上到主持朝政的中枢诸公,下到中州的普通百姓,都陷入了各郡一个接一个传来的噩耗中。
帝国的西南,巴陵、天水、陇西那边,已经完全被五斗米道占领。纵然成国公亲率大军平叛,一时间也没有任何进展。迫于兵力不足的缘故,成国公不得不组建新的鹰扬军团,但一时半会根本不足以扭转战局。
天南郡那边,阿曼王国几乎挟举国之力,出动了三十多万大军,北上扣关,攻打南峰要塞。
天南军团虽然有险可守,凭借南峰要塞死死挡住了对方,没让阿曼王国进攻一步,但自身损失极大。也幸好大军在倾力进攻一轮无果后,似乎在等待什么,暂时放缓了攻势,这才让天南军团有了一个休整的机会。
北疆也同样不太平。
勒拿王朝的大洋水师,跟帝国的东海郡水师再度发生了水战。这一次,为了保存实力,帝国水师在小胜后果断退回了东海郡的军港。反倒是战沉了两艘福船的大洋水师,继续在东海郡外耀武扬威。
陆地上,勒拿王朝也没安分。
一方面,勒拿王朝调集了大军,压在崇山峻岭中的山海关之下。另一方面,他们又玩了一出瞒天过海,偷偷抽调了两个师团,配合神出鬼没的游骑兵,对两百里外的乔巴山防线发动偷袭。
虽然没能得逞,但却吸引了帝国北地所有的军力。
帝国好不容易在年前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倾力击败了瓦刺骑兵,短时间内不需要面临西北的威胁。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紧接着被卷入了更大的战争中。两场外战,一场叛乱,让帝国有一种疲于应对、到处都是敌人的无力感。
但是,这些还都不是最让他们担心的。
太平军!
肆虐了太平郡后,这支乱军一度被帝国认为消亡在了巴延山脉中。但谁都没想到,几个月后,这支叛军匪夷所思的出现在了松江郡,而且变得更加强大。短短时间,接连重创了松江郡的官军、夺下了大青关,攻占了鱼阳府。
现在,他们又把兵锋指向了池上府,隐隐有挥师南下的企图。
对帝国来说,现在的太平军虽然仅仅只占了半郡不到,但给帝国的威胁却丝毫不亚于五斗米道,甚至犹有过之。
原因很简单,就是大青关!
掌握了大青关,帝国援助松江的陆上渠道就被切断。而且,松江郡本身是帝国的五大产粮地之一,富饶天下闻名。先前太平郡已经被祸乱也就罢了,毕竟本身就遭遇了天灾,若是松江郡再丢了,五大产粮地去其二,帝国的粮价只怕要飞涨。
粮价的波动,是能够轻易引发更大动乱的!
万一贼人还不满足,要跟阿曼王国勾结,南下从背后攻打南峰要塞……
帝国的东南一旦失守,绝不仅仅只是天南郡、松江郡、宁海郡三地的事,而是会引发连锁性的崩溃。就算帝国放手一搏,大举出动城卫军加禁卫军,并且顺利打赢了,善后的局面也必然十分惨淡。
本就已经江河日下的帝国,必然会元气大伤,重蹈前朝的覆辙,进入亡国的倒计时!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正因为太平军的威胁如此之大,偏偏帝国又失去了制约的办法,整个中州的官员和百姓才都将太平军的消息列为重中之重。军情局派出去打探太平军消息的暗探,也是一波接一波,但始终没有什么像样的突破。
可最近几天,随着太平军南下攻占池上府的消息传回来,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帝都逐渐扩散开了。
有人声称,太平军的贼首陈武,是内政大臣陈三生、八大门阀陈家的子侄!
甫一传开,消息就引发了巨大的震动。立即就有人质疑,但很快又有消息传出,此秘闻是守卫太极殿的禁军士兵传出。以讹传讹之下,流言迅速传开。短短两天时间,这条耸人听闻的流言甚至取代了成国公乾太卓遇刺、险些被刺杀的消息,成为了中州最受关注的言论。
“陈三生亲口言道,贼首陈武是他子侄。”
“陈武是八大门阀陈家暗中扶持的势力,企图改天换地!”
“你的消息是假的吧?我怎么听人说,陈武是陈三生的私生子!”
中州的一百万百姓,充分发挥了人言可畏的本领,将原本的流言迅速衍生出无数变种版本,甚至有人编造了陈三生私生子如何流落在外、如何跟陈家相认、如何获得门阀暗中支持的全套经历,而且有鼻子有眼。
到最后,消息不胫而走,就连文武百官都传遍了。
再半天之后,消息顺着宦官传进了内廷,等到了晚上御宴之时,帝国的第十四任皇帝乾元基迫于压力,不得不亲自招来了纪俊臣。登基32年的经历和理智告诉他,这件事完全是无稽之谈,绝无可能。但帝国的军情局迟迟探不到太平军真正有用的消息,让乾元基下定决心要借此事敲打一下纪俊臣。
然后,乾元基就从纪俊臣这里,得知了最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密报。
“x年x月x日巳时三刻:林安平从太极殿中下朝会,随后陈三生急追而来,跟林安平密谈约一炷香时间,内容不详。”
“同日:黄威位于太极殿西南第十二哨点轮值,直至酉时。”
“此份记录于次日归档,标记为‘未经验证’!”
中州传开的流言蜚语,乾元基可以不信,但军情局暗探在醉春楼获知的第一手情报,乾元基却不能不正视了。
默然片刻,他看了看面前被引以为绝对心腹的男子,问道:“你怎么看?”
纪俊臣犹豫几秒,谨慎的道:“臣曾经数次验证过这份情报,可以说确定无误。那黄威,在醉酒后的确说过这番话。但事情真相是否如此,臣觉得还有待商榷……”
这也正是他先前没有贸然捅出来的原因,因为此事干系太大。若没有真凭实据,随便讲出来只会平白结仇、惹祸上身。
坐在御案后面的乾元基思忖片刻,又问道:“此事在中州传开后,陈家可有什么反应?”
纪俊臣被招来对奏前,明显做过一番功课,闻言毫不犹豫的道:“今日中午,陈三生夫人用膳时,曾询问过此事。陈三生大怒,掷筷言道‘何曾有此事’,斥责为毫无根据的流言,并没有其他任何举动。”
“俊臣,朕觉得你的推测是对的,此事或许另有隐情。”
乾元基不相信八大门阀的陈家会如此不智,做出这种事。最终,他决定停止无谓的猜测,直接用最简单的方法消除误会,弄清真相。
那就是招陈三生觐见!
两天来,整个中州闹的风风雨雨,陈三生要是不知道,他这几年的内政大臣就白当了。此刻接到了乾元基的连夜召见,他心里有了数,叹了口气,坐上了马车。
一刻钟之后,陈三生进入了养心殿。
他虽然不知道这条消息到底是怎么传开的,但却清楚记得自己当时跟外务大臣林安平说了什么,当即把整个过程详细说了一遍,并且言称可以找林安平对证。
最关键的一段谈话说出来,纪俊臣和乾元基立即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显然,最初黄威说的“秘闻”,拆开后全部包含在了陈三生的话中。纪俊臣身为情报中的行家,只询问了一下当时的风向、陈三生他们跟卫兵间的距离,就大致确定了此事确实无疑。
这个真相,让三人一时间都有点无言。
闹得整个中州沸沸扬扬,甚至连文武百官都惊动了,最后追查原因,仅仅是一个禁卫军无意间偷听了一段谈话——要命的是偏偏还没听全。
纪俊臣在首次听到这秘闻后,几个月来一直有派人手暗中紧盯陈家的举动,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情况,甚至连跟松江郡的正常往来都没有。陈家的根基就在中州,纪俊臣不相信他们有那个能力,在军情局的眼皮底下做出那么大的事而又不被发现。
正因此,对陈三生的话,乾元基也是相信的。
总之,借这次流言莫名爆发传开的机会,纪俊臣得以验证了一个先前不敢贸然求证的消息。但这样一来,对太平军的情报收集再次陷入了死胡同。先前别管是否相信,军情局手里至少还有一个额外的方向。现在,陈家已经被证明不可能,那太平军的贼首陈武,真正的背景又会是谁呢?
就在他们苦恼的时候,这条在中州爆发的消息,也顺着林家的渠道,飞一般的传回了太平郡。
跟一致否定了这条秘闻的乾元基、纪俊臣他们不同,亲自跟陈武打过交道的林家家主,以及几位长老和大公子林允文,不约而同的拍案而起。
既是震惊,也有出乎预料,更有着谜团得到解答后的恍然!
没有人怀疑这个看上去难以置信的答案,因为在林家看来,也只有出自同是八大门阀的陈家,才有可能出现陈武这样优秀的叛贼首领。
是否要改变对待太平军的态度,立即成为了林家一个新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