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在线阅读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第532节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第532节

    郭亮说了,又把车票拿出来给他看了一眼。

    郭小叔直接跟妻子说让他一会儿给烙两张饼让郭亮在路上车。

    郭亮心中感动,暗道这果然是不一样的。

    郭小叔让郭亮陪着喝了一小盅,主要是后晌郭亮还得上火车,所以不能喝太多。

    “你是个好的,你爹妈的确是做地过份了些,可不管咋说,也是你的父母。你之前做的就挺好,分了家了,年节的时候让人捎些东西回来,也省得他们在外头说你的不是。”

    “小叔说的是,我都记着呢。当初要不是多亏了小叔,我和小丽还不知道要被苛待成什么样呢。”

    “其实我也没帮上什么忙,现在你们日子好过了,我也就放心了。对了,三个孩子都在读书吧?”

    “都读呢。不过因为户口不在那边,还是托了关系办的借读,每个学期都得掏借读费的。”

    其实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孩子们读书都是要看户口的。

    但是因为京都到底是不同,大城市,而且明显也比省城这样的地方更早领会开放的政策,所以上面也是早早地做了各项准备的。

    “叔,其实我过来还有件事呢。”

    “啥?”

    郭亮从包里取出来一张纸,然后递了过去:“我听说六子读书不成,一直也没找着工作,我别的本事没有,但是我们老板那里我还是能说得上两句话。”

    郭小叔没听明白。

    你跟你老板说得上话就说呗,跟他有啥关系?

    郭小叔没问,低头看了看手上的东西。

    这一看可不要紧,脸色立时就变了。

    “亮子,这是?”

    “我们老板就是红星村出来的,还是小丽的堂妹,叔忘了?”

    郭小叔还是不太明白,他知道郭亮的这位小姨子是个有大本事的,要不然也不能去了京都,而且听说人家在京都还是相当有脸面的。

    “这羽绒厂?”

    “哦,这也是我们老板开的,效益那是相当的好,现在的厂长是我们老板的亲戚,之前六子给我打过电话,我回来前也特意去跟老板请示了一下,她就把这个给我了,有了这个推荐信,你让他直接去找霍厂长,进厂子上班是肯定没问题的。就是不在县城,估计六子得骑自行车上班才好。”

    第854章 你真是我亲哥!

    郭小叔嗓子都有颤音了。

    “六子,六子快过来!”

    郭小婶进屋了,怼他:“喊啥呢?六子不是去找人了?先前说能有机会进纺织厂,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行。”

    郭亮这才瞅过去:“六子要进纺织厂?”

    郭小叔苦笑:“这都是没影的事儿呢。而且纺织厂是那么好进的?听说至少得花六百块钱,而且进去了也只是一个学徒工,工资才十六块钱,而且还是技术工,至少得学三年,要不然根本就出不了师。”

    郭亮也明白这个。

    技术工的工资高,但是这学徒的时间也长,很多有条件的家庭倒是都愿意让孩子去学这个,不图他们一时的工资高低,而且也不介意花点儿钱。

    可问题是条件好的家庭少呀!

    大部分人家,都是盼着孩子进厂子学个两三个月就能上岗挣钱的,这可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那能进不?”

    郭小婶脸色也不太好:“不好说,听说纺织厂不好进,别看是个学徒工的位置,都有好多人抢呢。咱们在纺织厂没有关系,不一定能进得去。”

    郭亮想想也是,县里收益好的厂子就那么几个,但是人口多呀,谁不想进去?

    “那一会儿六子回来了,你们再问问他。”

    没等郭亮说完呢,六子就回来了,而且是苦着一张脸回来的。

    不用问了,那指定是没成的。

    郭小婶脾气好,也疼孩子:“行了,不成就不成,咱们再找别的。”

    “妈,我都在家闲了半年了,再这么闲下去,我哥不说啥,我嫂子也得有意见了。我这不成了一个吃白饭的了?”

    郭小婶脸色一变:“胡说个啥!你嫂子不是那样人。”

    郭亮乐了,招呼六子过来。

    郭小叔这会儿也想到了手上的那张推荐信,直接就递了过去。

    纺织厂既然是不成了,那就先去这里试试,羽绒厂他是知道的,虽然是开的时候短,但是听说工资高,效益好,连中秋节的福利发的都比县里的几个大厂要更好呢。

    “呀!羽绒厂?哥,你哪儿来的?”

    郭亮笑了笑:“知道红星大队不?”

    六子点点头:“知道,我还知道这羽绒厂就是红星大队的苏家人办的,哥,是不是跟嫂子有关系?”

    郭亮没否认:“厂子的老板是你嫂子的堂妹。你之前跟我打电话说想找点儿事情干,我寻思着羽绒厂的工作不错,工作不累,也容易上手,而且工资还高。就是离得远。”

    六子可没有半点不高兴,整个人都是乐和和的:“那有啥?离得远我就来回走呗!能挣钱就行。”

    郭小婶也没想到亮子过来还能给带来这么大一个惊喜。

    六子今年十八了,再找不着工作,不说是吃不吃白饭的事儿,这后面找对象都麻烦。

    “我也听说过这个羽绒厂,说是工资给的高,而且厂子里的食堂也不赖。不过听说选的都是附近的一些村民进去做工的。”

    “嗯,那没啥。基础线上的活,也不需要啥经验和技术。六子不一样,他是高中毕业,去了之后,跟着人家好好学,主要就是要管着操控设备这一块儿的东西呢,以后干得好了,还能再去找机会学一学修机器的技术。这工作不累,就是离得远一些。”

    “那怕啥?要不就让他直接住宿舍,也省得来回跑了,反正羽绒厂的宿舍条件也好。”

    郭小婶直接就给定下来了。

    郭亮倒是有些意外,婶子还知道这个?

    郭小婶笑得嘴巴都要咧到耳朵根去了。

    “咱们前头隔了一排的那个老刘家,他家儿子今年春天就去了羽绒厂,他是去年毕业的,不过不是高中,是初中,他儿子上学晚,十岁才上了一年级呢,听说现在在厂里是个啥小组长,说是宿舍里头干净卫生,而且一个宿舍就住八个人,如果是级别高的,还有四人间的,甚至是连单人宿舍都有呢。”

    难怪,敢情是这里有在羽绒厂上班儿的。

    六子拿着推荐信亲了两口,顺势就抱住了郭亮:“哥,你真是我亲哥!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不给你和嫂子丢人!”

    郭亮也是笑了,这个堂弟惯来是个活泼的。

    “行了,那你拿着这封推荐信过去就行,具体后面咋给你安排,就听霍厂长的。对了,霍厂长是老板男人的堂哥,你记得在厂子里别顶撞人家。”

    “知道了,哥。”

    六子的工作就这么给安排了。

    而郭亮不知道的是,苏小软早在郭亮提出来想要帮一把六子的时候,她就让霍厂长打听了一下,确定是个品行兼优的人,只是不走学习这一径,这才没考上大学。

    这年头考大学多难呀,一个县里头也出不了几个正经的大学生,有的能考上个专科,甚至是中专,那都是要高兴得跳起来的。

    要不然,当初小水能被苏小软给送进去了中专学校,也不会让苏向兵那么感激她。

    郭亮也是后来回到京都后,才知道六子没有被安排进车间工作,而是被安排进了财务科,不仅如此,六子还报了夜校,专门去学会计。

    霍厂长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因为他发现六子这人之所以没考上大学,主要就是偏科得厉害,语文那是一塌糊涂,而数学则是在班里头能数到前几,英语也不行,十回里头有九回都是不及格的。

    苏小软是最早收到消息的,看到这么一个结果,倒是觉得这位堂兄是个知人善用的。

    而郭亮在郭小叔家吃完饭又歇了一会儿,最后让六子骑车子送他去了火车站。

    郭父郭母没给郭亮准备东西,郭小婶倒是给准备了不少,什么腌的咸菜,还有几张烙饼,再加上几个果子,还有小婶给弄的一些疵布等等,可以说是带了满满一大包去了火车站。

    郭亮坐了一天的硬座,到站之后,整个人的后背都是僵的。

    下车活动了几下,这才慢慢往出站口走。

    东西不少,但是都不重,而且郭亮的心情很好,小婶给的那些是疵布,大人做衣裳不太行,但是给小孩子做就能完美地避开了。

    第855章 太丢脸了

    郭亮回来了,苏小丽看到还带了布回来,那就更高兴了,但是眼底还是带着几分惊讶的。

    “这可不像是你爸妈平时的作风。”

    这话说地何其讽刺呢!

    郭亮笑了笑:“是小婶给的。”

    苏小丽这才了然,郭小婶有个侄女在纺织厂工作,厂里每个月都会在内部处理一批疵布,郭小婶也没少得,有时候就会自己在家染好了,再给孩子们做衣裳。

    苏小丽仔细看了看,这颜色染的还挺均匀的,不像是自己弄的。

    “这是小婶托人送到了印染厂帮忙给弄的,用的是人家的染料,倒也不费什么事。”

    苏小丽把东西收起来,又问他这几天的见闻。

    郭亮和郭小叔一家子倒是亲近,而且也是平安顺遂地回来了,但是郭家可不平静了。

    郭亮走的当天,郭父不知情,下班回去时,还注意到街口有人时不时拿那种不屑的眼神来打量他,直到走得近了,还能听到他们提到了什么冷血,什么孝顺之类的。

    回到家,郭父注意到老妻的脸色也不太好。

    “怎么回事?”

    郭母知道这事儿瞒不住,毕竟全街道的人都知道了,要是单独瞒着他自己,那才叫麻烦。

    郭父听完了之后,真是气得血压都飙上来了。

    “你怎么回事?你去上班了,那老幺他媳妇呢?就算是回娘家,咋还把厨房给锁了?”

    家里头的粮食都是在柜子里锁着的,就算是厨房的门开着,郭亮其实也是找不到粮食的,顶多就是能用点儿调料啥的。

    郭母脸色不太好:“我说过她了,可是现在亮子都走了,现在说这些还有啥用?我听刘大姐说是亮子去了他小叔家蹭饭的。这事儿也的确是怪咱们没处理好,可是你说亮子咋啥话也跟外人说呀?而且他身上明明有钱,就算是去饭店吃也是尽够的,咋还非把自己说的那么可怜?”

    郭父一听这话,心里就更不好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