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重生南非当警察在线阅读 - 1437 情怀

1437 情怀

    美国的传媒业非常发达,“新闻自由”这个概念被写入美国宪法,时至今日,新闻自由已经成为民主制度的鲜明标志,作为公民的一项主要的民主政治权利,在近代民主制度中得到普遍的确认。

    但是——

    对的,按照某人的习惯,这时候是一定会有但是的。

    但是美国的新闻自由就跟美国的自由贸易一样也是扯淡,打着“自由”的旗号,背后是各种“fakenews”。

    这里要明确,“自由”不等于“客观中立”,美国的媒体是有政治倾向的,所以这里的“自由”也就失去了意义。

    和只陈述事实,让读者自己判断是非的《泰晤士报》不同,美国的新闻里夹杂着大量私货,对舆论进行刻意引导,对美国有利的事,美国媒体会疯狂输出,对美国不利的事,美国媒体就视而不见。

    这或许也是“自由”的一部分,人家有报道,或者不报道的自由。

    即便报道,人家也有选择角度的自由。

    这里不讨论这种形式好不好,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新闻自由”的背景下,资本对于媒体的渗透也很自由。

    罗克一贯是很重视舆论引导的,《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版,美国本土的很多媒体,背后也有南部非洲资本若隐若现,舆论宣传之所以是阵地,意思就是你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总统先生,您是为了保证美国企业的利益,才不惜损害美国人民的利益,才要把外国商品拒之门外吗?”

    “总统先生,联邦政府对关税的壁垒,是否违反了您一贯提倡的自由贸易?”

    “总统先生,联邦政府不降低关税,是否意味着您对美国企业已经失去信心?”

    柯立芝刚刚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一大堆让柯立芝无法回答的问题就纷纷砸过来,柯立芝这下不仅仅是沉默寡言了,简直就是自闭。

    “先生们,我们一个一个来——”白宫办公室主任托马斯·奥尼尔维持秩序,第一个点的是《科学箴言报》记者吉米。

    《科学箴言报》全称《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08年11月由科学基督教创始人玛丽·贝克·埃迪夫人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创刊,虽然《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名字里有“基督”,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并不是纯宗教性的报纸,而是一份面向“世俗”的一般性报纸。

    柯立芝在担任美国总统之前,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科学箴言报》又是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报纸,托马斯希望吉米能开个好头,别提那些太尖锐的问题。

    只可惜吉米让托马斯失望了,一上来就是:“总统先生,联邦政府不降低关税,是否意味着您对美国企业已经失去信心?”

    哦哦哦,马萨诸塞州不仅有哈佛和麻省理工,还是美国的工业中心,著名的春田步枪,就是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的。

    “并不是,我对美国企业充满信心,美利坚成立到现在已经138年,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经济奇迹,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没有美国企业的付出,就没有现在的美利坚,政府不降低关税,并不是对美国企业失去信心,而是为了使美国人民免受廉价劣质商品的伤害——”柯立芝这时候也顾不上和南部非洲的友谊了,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

    “那么如果并不是廉价劣质,而是物美价廉呢?”吉米追问,这可是大新闻,难得柯立芝一次性说这么多字。

    柯立芝的绰号叫“沉默的卡尔”(silentcal,cal即calvin卡尔文),许多人就想尽一切办法逗柯立芝多说话。

    在一次宴会上,女诗人桃乐茜·帕克坐在柯立芝的身边,帕克说:“总统阁下,我和别人打了个赌:我一定能让你说出两个以上的词。”

    柯立芝说:“youlose!”

    后来据说柯立芝去世的时候,帕克还问:“你们怎么判断出他死了的?”

    言外之意就是:反正他活着也不说话。

    沉默的卡尔并非杜撰,柯立芝确实是惜字如金,在回答了吉米的第一个问题之后,就对吉米的第二个问题充耳不闻。

    第一个问题出师不利,既然熟悉的人都不给面子,那接下来托马斯就选择了个陌生的面孔。

    结果第二个记者一开口更让托马斯绝望。

    “总统阁下,我是美国《泰晤士报》的记者,我想请问的是,您是否受到某些压力,才不敢放开关税壁垒,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企业在和外国企业竞争的时候已经处于不利局面?”《泰晤士报》的记者换汤不换药,话题还是直指关税。

    说来神奇,美国《泰晤士报》并不是美国企业,而是泰晤士新闻集团旗下的美国分支。

    泰晤士新闻集团实力强大,在美国报纸行业,《泰晤士报》作为一家严肃的新闻媒体,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在美国传媒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除了《泰晤士报》之外,泰晤士新闻集团旗下还有专注于广播的美国之声,以及前年刚刚创办的《时代周刊》,在美国传媒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如果说有压力,那么压力都来自带领美国继续前进的责任,作为美国总统,我必须维护美国企业,美国人民,以及美国政府的利益,美国企业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具有伟大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信念,他们具有非凡的勇气和创造力,从不畏惧任何竞争。”柯立芝的答案明显不能让记者们满意,眼看柯立芝一直避重就轻,记者们纷纷举手,就像鹰巢里长大了嘴巴嗷嗷待哺的小鹰。

    “最后一个问题——”托马斯这一次选了一个女记者,希望她能温柔点。

    “总统先生,我的问题是一旦美国在《非战公约》上签字,那么您还会不会支持墨西哥政府镇压叛军,同时会不会从尼加拉瓜和海地撤军?”托马斯万万没想到,女记者的问题更尖锐。

    自从美国提出门罗主义之后,美国就把美洲当成自家后院。

    进入20世纪,美国加紧了对美洲的攻略。

    1899年至1902年,美国占领古巴。

    1903年,美国出兵洪都拉斯,同年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

    1912年,美国占领尼加拉瓜。

    1915年,美国占领海地。

    1916年,美国占领多米尼加。

    去年美国才刚刚从多米尼加撤军,撤军的原因也不是因为美国良心发现,而是在多米尼加成功扶植亲美的霍拉西奥·巴斯克斯政府,所以才从多米尼加撤军。

    别看南部非洲在非洲南部表现的咄咄逼人,但和美国相比,南部非洲简直就是人畜无害的天使。

    “签订《非战公约》是为了保证美利坚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给美利坚增加更多限制。”柯立芝实话实说,尼加拉瓜和海地可不是《非战公约》的签署国。

    同理,南部非洲联盟成员国,除了南部非洲之外,也都不是《非战公约》签署国。

    只回答了三个问题,柯立芝的新闻发布会就草草结束。

    这时候柯立芝才知道,他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同时,罗克也在罗德西亚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

    和白宫的新闻发布会相比,罗德西亚酒店的新闻发布会就充满轻松愉快。

    记者是无冕之王嘛,罗克对待记者一向是很不错的,记者们进入新闻发布会时惊喜的发现,罗克还很贴心的给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小礼品——来自伊特诺的定制金笔。

    不是纯金的啊,只是笔尖镶金。

    这已经是非凡的大手笔了,要知道有近百位记者参加罗克的新闻发布会,就算一支金笔价值100美元,100位记者加起来也不是小数字。

    新闻发布会现场还准备了桌椅,记者们可以把采访本放在桌子上从容记录,桌子上还细心地准备了瓶装水和一叠小点心,这马上就为罗克赢得了更多的好感。

    摄影记者们忙坏了,罗克还没有出现,就已经谋杀了不少底片,这种新闻发布会美国记者们哪见过啊,这么慷慨和周到,怪不得英国贵族值得美国上流社会疯狂追捧。

    罗克进入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时候,记者们马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杨·史沫资把第一个机会给了美国《泰晤士报》主编魏尔曼,这待遇就离谱,怪不得去白宫的是生面孔。

    “勋爵,为什么您会想到提出《非战公约》?”魏尔曼投桃报李,这根本就不是提问,而是让罗克自吹自擂。

    美国记者们不给面子,马上就有零零星星的嘘声。

    这意思大概就是:我耳朵都洗了,你让我听这个?

    “在纽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世界大战期间的老兵,虽然他并不是我的手下,但是作为大英帝国远征军总司令,他用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左臂,向我敬了个端端正正的军礼——”罗克上来就讲故事,记者们终于安静下来。

    1925年的记者,还从来没有见过“情怀”这种套路。

    ps:家里亲戚多,调整了作息时间,早晨四点就起床,这么勤快的鱼头,兄弟们就不奖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