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制定商法。
书迷正在阅读:病娇医修觉醒后恶友甚广、剑中影之十大剑客、陛下替我跪佛堂、退队后,她们倒追而来、东京:从巫女大姐姐开始、一人之下,五帝天书、夺嫡模拟器,公主们都坏掉了、灵气复苏:我能给万物加点、浪子回头:修仙归来,老婆逼我离婚、搬空侯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和辛勤的奔波二十五年相比,迅速的装备军队,带兵杀过去,更加快捷。杨鹏并没有告诉王明诚这一点。对王明诚而言,置换辽地的汉民,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方向。让王明诚这么一个半辈子都被绑在家族身上的人,找到一个人生的方向,真的很不容易。经过反复磨练的王明诚,以后就能交托更重要的重任了。 这对天京新城未来的发展,是一件好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一切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望着渐渐消失在海面上的王明诚船队,杨鹏低声呢喃道:“你且先行,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咱们带兵杀过去……” “城主!”赵金喜突然出现在了杨鹏身后,躬身施礼。杨鹏转身,问道:“何事?”“新入籍的汉族人,已经全部收拾妥帖了。按照您的吩咐,让他们顺便押解上了一些货物,准备随时向大沟城进发。”从天京新城码头到大沟城,足有百里之遥。天京新城境内的行商模式还很原始,为了尽快疏通天京码头通往大沟城的商道,杨鹏打算借用准备迁移去大沟城的辽地汉民的手,押解着货物去大沟城。 反正这些人手迁移也都闲着,刚好可以利用一番。也许这么一趟下来,还能激发这些人中的一小撮人,生出行商的心思。也许,天京新城本土商人的第一批人,就在这群人中间诞生也说不定。总之这么做,可以说是一举数得。听到了赵金喜的汇报,杨鹏点头道:“此事就交给段志贤去办,让她率领五千虎贲团,带着这些人,尽快上路吧。 回到了大沟城城以后,可以把这些人交给杨彤,命他派遣人手安置。大沟城周边的田庄我一直都留着,就是为了安置这一批人。同时,传令下去,以后从辽地来的汉民,全部安置在各大城池的周边。 另外,召谢韬到此,暂时代理大沟府府台一职。”赵金喜抱拳领命,退了下去,派遣人手尽快去执行杨鹏的命令了。接到了杨鹏的命令,段志贤也不迟疑,当即就带着八万新入籍的汉族人上路了。这些新入籍的汉族人,和三天前从穿上下来的辽地汉民们,简直判若两人。下船的时候,他们一个个双眼无神,犹如行尸走肉。此刻,他们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一个个眼中都透出了希望的光芒。 段志贤带走了五千虎贲团,也带走了所有新入籍的汉民。杨鹏留在了天京码头,把剩下的一万一千的军队,聚拢在了身旁,接管了海布里驻扎在天京码头的军营。万事俱备,只等海山的到来。按照锦衣卫的密奏,借着这十五天的空闲,杨鹏开始整顿天京码头。 杨鹏首先整顿的是天京码头上的秩序。在海布里管辖下,天京码头几乎没有秩序可言。没有人去管理市场,也没有人去收税,更没有人去管理杀人害命的事情。杨鹏率先让人接管了整个天京码头,重新开始在码头上建立了秩序。码头上的市场,被杨鹏细细划分。外地的商客,只能从码头东进入码头,所有的货物也全部寄存到东码头的仓库内。 大宗规模的交易,必须在东码头临时城里的交易厅举行。所有的货物必须明码标价,让商客可以清楚的知道货物的价格,货比三家,尽快找出自己所需的货物。交易的整个过程都在交易厅监管下完成,一旦完成了交易,必须如数交纳税金。天京码头中端,被杨鹏规划为休息、吃饭、娱乐的一条商业街,所有的商人都可以在这里休息。 同时,从天京钱行,正式更名为天京新城钱行天京码头分行的钱行,也坐落在这一条商业街的正中间。以天京新城信誉为担保的钱行,远比地域信誉担保的钱行,更有保障。在弄清楚了钱行的作用以后,商人们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一小部分的商人,在了解了钱行的性质以后,已经开始向钱行里存钱试探了。 大部人的商人还在观望。毕竟,这些商人们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把钱存在天京新城,不如把钱带回自己家,更让人放心。商人们的心态,杨鹏了解,所以他并没有强迫这些人存钱。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只有让这些人真正认识到钱行的好处,钱行的信誉真正建立起来,才能让他们放心存钱。 每日每日收到的大笔的税金,一车车一车车的送进钱行存储,足以让这些商客们尽快对钱行树立起信心。码头西边,一大片开阔地,被杨鹏规划为零散商客的聚集地。许多人在这里交纳了一定的摊位费以后,就能放心大胆的摆摊。整个西边码头,可以说是码头上最热闹的地方,像是一个大集市一样。 码头的规划做完了。关于商业法的制定,也慢慢在杨鹏脑海里成型。杨鹏怕自己见识不足,所以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小税官,整日里在码头东窜西逛的,拉着商人和客人们闲聊。从他们的嘴里,去了解那种商法更有利、那种商法更合理、那种商法更公平。 逛荡了十日,也派遣了手下的锦衣卫逛荡了十日。当所有信息全部汇总到了杨鹏面前以后,足足有上万条之多。 杨鹏招来了钱行的管事,两个人躲在屋内,凭借着各自的知识,在上万多条的商法中,挑选出了一百三十多条可行的商法。 天京新城的商法,就此确立。这一百三十多条商法,基本上都是很简单,很基础的东西。远没有后世的商法详细。即便如此,这些商法在公布了以后,也引来了商人们的一片欢呼。事实上,商人们,是一群最喜欢去破坏法律的人;同时,他们也是一群最喜欢法律的人。破坏法律,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喜欢法律,是因为法律能够维护他们的财产。 一百三十条商法,得到了商人们和客人们的一致认可。杨鹏立马行文,把制定的商法送到大沟城去,和天京新城并且让林青儿以首相的名义,推行天京新城地区。随着商法的确立,原本被海布里折腾的乱糟糟的天京码头,变得井井有条,充满活力。外国的商客们,也对这个新建立的天京新城充满了信心。 商法确立了以后,剩下的事情,杨鹏都交托给了快马加鞭赶来的代理大沟府府台谢韬。对于谢韬这个官迷来说,一下子能掌握一府之地的权柄,简直开心的不要不要的。纵然快马加鞭连日赶路,谢韬也感觉不到疲惫。到了天京码头以后,立马就进入到了工作状态。杨鹏顺利的当上了甩手掌柜。 转眼,十五日已过。正当杨鹏在临时落脚的小院里小酒浅酌的时候,赵金喜匆匆来报。其中大多都是宏观的条例。比如,事关商人的条例,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商人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外国商人,只要依照税法交纳税赋,享受于天京新城国民同等的权益。这就是侓法。 天京新城律法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扩充法。在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更加详细的律法。其中指明了,做什么事是违法……扩充法迅速扩散下发。 各地也立马组织起了本地的百姓们,聚集在一起,听老儒生们给他们科普天京新城律法。一时间,天京新城陷入到了一个,一边工作,一边学法的环境中。杨鹏也在天京码头的一座临时的小院里,在仔细的观看着从大沟城急送来的扩充法。 仔细阅读过后,碰上不合理的,就用朱笔在上面打一个叉叉,碰上有待商讨的,就在上面画一个圈圈。律法是一个很严谨的东西,容不得丝毫大意。杨鹏必须谨慎对待。 “蹬蹬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杨鹏耳边响起,杨鹏皱了皱眉,不悦道:“赵金喜,平日里你最沉稳了,怎么今日如此慌张?”如今的赵金喜,暂时统领了锦衣卫,由于锦衣卫乃是张岩旧部,平日里事比较多,所以赵金喜一般时间,都事穿着锦衣卫专属的铠甲,坐镇在锦衣卫中。 锦衣卫快步走到了杨鹏面前,抱拳道:“启禀城主,据手下传来的消息,临时搭建的大沟府衙门,被一群人围了……”杨鹏放下了手里的扩充法,有些难以置信,“什么人这么大胆,竟然敢公然围困府衙,山海寨的人?锦衣卫的人?”赵金喜摇头道:“都不是,是一群商人,具体有什么目的,属下还正在探查。” 杨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商人们敢聚众围困府衙,应该是有大事,既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就派人仔细盯着,一有消息立马汇报。另外,再调遣一些人马,暗中护佑大沟府的人安全。现在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损失不得。” 赵金喜抱拳,“属下这就去办。”赵金喜一走,杨鹏招来了传令兵,吩咐他去大沟府衙门,传谢韬来回话。杨鹏住的地方,距离大沟府衙门并不远。传令兵赶到大沟府衙门,看着前门被堵死了,就从后门进入,然后把杨鹏传唤的事情告知了正急得团团转的谢韬。谢韬听到杨鹏传唤,心里七上八下的,仔细穿戴好官服以后,赶到了杨鹏所在的小院。 一进门,谢韬赶忙躬身施礼,“臣谢韬,参见城主。”杨鹏懒洋洋躺在椅子上,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找个地方坐下吧。”谢韬惶恐道:“臣不敢……”杨鹏缓缓坐起身,盯着谢韬,疑惑道:“你很紧张?为什么紧张?” 谢韬立马诚惶诚恐的,低着头,抱拳喊道:“臣有负城主重托,这才刚上任,就被人堵了衙门。”杨鹏闻言一愣,笑道:“此事也不怪你,一年半前,你只是一个微末的芝麻官,短短一年半时间,越过了知县、知州,一路跨越到了等同于知府的位置上。别人需要数十年的苦工,你却只经历了一年半。在经验和为政之道上,难免会有所欠缺。因此,你做事有一些差错,也是情有可原。” 听到杨鹏宽慰的话,谢韬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他抱拳感恩道:“城主对臣有知遇之恩,如今有对臣委以重任。臣自治理政的本领有所欠缺。回去以后,一定勤恳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王上手上有用的人。”杨鹏请谢韬坐下,谢韬也没有推辞,坐在了杨鹏下首。杨鹏开口道:“为政之道,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单靠书本,是无法真正的理解为政之道。 其实,学习只是次要的,学的是一些手段、谋略,提升的是智慧。而真正的为政之道,却在民间。寻常的时候,你应该多出去走走,和大沟府的百姓,过往的商客多交流交流。”“了解一下,百姓们和商客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同样,要理性的去判断他们的这些需求,那些是真正有利于大家的,那些是存在私信的。 长此以往,这大沟府内的百姓需要什么,你心里就都有数。你只需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想要做一个好官,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国家,像是一个大酒楼,皇帝像是东家,首相像是掌柜,大沟城里的官员们像是后厨,你们这些在外的官员,就相当于是店小二。 而这酒楼里,真正的客人,却是百姓。你明白吗?”杨鹏的声音,平淡无奇。但是他的话,却犹如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颠覆了谢韬内心存在了二十多年的世界观。 “城主……城主……”“咕嘟……”“城主,您说笑吧?按照您的意思,咱们这些官员,甚至皇族,都是在为百姓服务?” 杨鹏摊开手,“不然呢?”谢韬咬了咬牙,沉声道:“不可能的,当官的,是官老爷,天生比百姓高一头。咱们是帮百姓做主的人,不是服务百姓的。” 杨鹏摇头一笑,“如果这天下间没有百姓,你到谁面前去高一头?还有,帮百姓做主和服务百姓,有区别吗?在我看来,就是名号不同而已。”“这……”谢韬想反驳,很想大声的反驳。 他想告诉杨鹏,在大宋,官员就是人上人。百姓们只是地里刨食的下贱胚子。可是,这话他不敢说出来。因为,他一旦说出来,就违背了天京新城基本法的第二条。人生而平等,不分高低贵贱。瞧着谢韬沉默不语,杨鹏也没有再继续追着他讨论问题。杨鹏品了品桌上的茶水,待到谢韬冷静下来以后,才继续开口,“刚才咱们聊过了,险些误了正事。此次传你过来,就是想了解一下,天京码头的是商人,围困在府衙门口,究竟所为何事?” 谢韬抱拳道:“臣正要向王上禀报此事,前些日子,王大人,从辽国置换了不少辽地汉民,运回了咱们天京新城。这些辽地的汉民,进入咱们天京新城后,就受到了城主的厚赐。这些商人们看到了以后,心里就有了一些想法……”“什么想法?”谢韬沉吟道:“其一,商人们跑到衙门里询问,他们想加入天京新城籍贯,不知道有什么条件。会不会也像是辽地汉民一样,得到一百一十一亩的良田。 其二,商人们通过王大人的事情,发现了一条商机。他们想把天京新城的粮食运到辽国去,然后换一些辽地汉民,再运回来。他们想知道,我天京新城有没有收购这些汉民的意向。”杨鹏用食指敲打着眉心,所有所思,“很聪明的一个计划……”“怎么讲?”谢韬疑惑。杨鹏笑道:“首先,在目前的时代,大多商人都是以家族形式存在了。能出国行商的,家族产业就更加庞大,人口就更加繁多。 如果他们在家中挑选个成千人,入驻到我天京新城,加入了天京新城户籍。拿到了一百一十一亩良田。那么他们手里的良田,就能迅速的积累成千上万亩。其次,辽地缺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们把粮食运送到辽地去,自然能够轻而易举的换到相应的辽地汉民。这些汉民被他们拯救出了火坑,自然对他们唯命是从。 到时候这些汉民们得到了田地赏赐,到头来还是成为了这些商人的囊中之物。商人们不仅把辽地汉民的卖身钱赚了,还赚到了他们的土地。这简直就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计划。”谢韬闻言,咬牙切齿道:“这些商人真奸猾,咱们应该想个办法,挫一挫他们的奸计。” 杨鹏缓缓摇头,“人家没偷没抢,凭本事和智力赚钱,赚的合情合理的。依照我天京新城的律法,人家只要交纳够了商税,咱们还的保护他们。”谢韬不甘道:“岂有此理,难道就看着他们大赚特赚吗?”杨鹏莞尔一笑,“不急不急,这不是还没答应他们,他们还没赚到吗?”谢韬沉声道:“可是属下看城主的意思,似乎是有答应他们的想法。” “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城主,您就别取笑臣了。”杨鹏眯起眼,低声道:“这件事,肯定是没办法阻止的,有这些商人们加入,王明诚的压力也会轻一些。而且我天京新城国民的数量也能迅速的扩充。 此事不仅不能阻止,还的鼓励。只不过他们想出的那个类似土地兼并的小手段,应该想办法给克制一下。嗯……” 杨鹏低头,沉思了起来。怎样在不压制商人们积极性的情况下,制约他们暗中谋划的土地兼并呢? 杨鹏考虑了许久,许久……猛然间,他抬起头,脸上全是笑意。“城主有办法了?”谢韬一直守候在杨鹏身旁,看见杨鹏脸上的表情,他就知道杨鹏肯定有办法了。杨鹏乐呵呵一笑,道:“也不算是什么高明的办法。他们的条件可以答应,只不过,从辽地带回来的汉民,不能兑换成金银。只能交给官府,作为回报,咱们可以给他们减免一定的商税……” “减免商税,就能挫败他们的计划了?”谢韬有些愕然,“臣怎么觉得,这是在助长他们的威风呢?”杨鹏嘿嘿笑道:“动动你的脑子,辽地汉民以置换赋税的形式,被官府收拢。那么这些人就是官府的人了,和那些商人们再无瓜葛。 到时候,再把落籍的商人家族和辽地汉民们分开。一个搁到南边,一个安置到北边。他们的阴谋,就能轻易挫败了。”谢韬恭维道:“城主这个手段高绝,如此一来,确实能够避免土地兼并的问题。”杨鹏感慨道:“说实话,我并不在乎土地兼并。只是,土地兼并是大宋固有的风气。连带着这个风气的,还有一个风气。就是大宋人喜欢在自己家里多吃多占,却一点儿开拓的精神都没有。 广阔的大地浩瀚茫茫,这些土地都能任由我们驰骋,不能固步自封。”杨鹏所述的道理简单,谢韬却始终转不过脑袋里的弯。最后,杨鹏索性直接让谢韬照着他的话做,不必多问。杨鹏在天京码头停留了足足三个多月,对于天京码头的发展,他事无巨细的都叮嘱了谢韬。天京码头,乃至整个大沟府,杨鹏都寄予厚望。 一个沿海的商业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优厚的政策扶持。相信,天京码头,会在很短一段时间内,迅速的繁荣昌盛起来。同时,它也能带动整个天京新城的商业发展,并且迅速的增强天京新城的实力。 天京码头以后发展的基础基调,杨鹏已经为谢韬制定好了。谢韬不许要做太多,只需要按照杨鹏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即可。安顿好了天京码头,杨鹏踏上了回天京新城的归程。 不过,杨鹏并没有急着一路疾驰回天京城,而是沿着天京新城东线,一路绕了一千多里的路程,仔细的巡查了一番天京新城东部的发展。天京新城朝廷鼓励农耕,又加上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引进的杨鹏改进的一些先进的农具。天京新城的百姓田地里的粮食产量在节节增高。 其中,一些有汉族的农庄或者城市,田地里粮食的产量就更是多不胜数了。短短两个产粮季,仅天京新城东部所产的粮食,就足以供给整个天京新城的百姓吃一年之久,并且剩余的粮食,还足够贩卖向大宋。在加上玉米的高产,一亩近三千斤的产量。站在农田的田埂上,杨鹏随手摘下了一棵稻穗,望着广阔的田野,忍不住感叹。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