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一品寒士在线阅读 - 第八百二十九章 提前布置

第八百二十九章 提前布置

    就沈麟看来,沈毅、李广利几人的部队有些鸡肋。

    一来,即便收编,一时间也轮不上他们换装。

    二来,这几位仁兄心高气傲的,多碰碰壁,磨一磨没啥不好。

    “伯父,我会让陈风加大德州边境的兵力部署。”

    “一旦形势不对,我保证铁锋军能及时出动。”

    “给耶律宏睿足够的压力!”

    以沈忠孝的睿智,他哪里听不出来沈麟的话中之意?

    提前打棣州,彬州完全没必要。

    铁城系也不差那两府几个县。

    沈麟即便出兵,也没有横扫山东路的意思。

    说白了,他现在吃下的地盘儿太多,太撑了。

    需要消化不短的时间。

    沈毅、李广利他们要折腾,随便吧!

    唉!

    这次中风,看来真的该好好疗养了。

    半年就半年吧!

    这臭小子折腾出那么多好东西。

    老夫还没看够呢!

    可不能眼一闭,腿一蹬,啥也不管。

    沈麟有些小看古代人了。

    可能是特种旅选拔的飞行员,实在太优秀的缘故。

    当然,也可能跟螺旋桨飞机足够简单有关。

    理论学习才一个月,这些人就差不多达到了上机的要求。

    几次跳伞训练,大家也完成的很好。

    八月底,教练机增加到四架。

    沈麟跟了几天,就放心地让陈长林指挥着大家放单飞了。

    同时,铁锋军多了一个师级的航空队编制。

    下辖飞机制造厂,露水谷训练总部,银州、酒泉,怀州、太原、平城、雄州、德州等十个小机场。

    未来,每个机场都会有一个六机编队的飞行中队。

    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各集团军,完成空中侦察的任务。

    当然,如果新的大飞机出来,还多一项运输、对地攻击的任务。

    不过,要把发动机从二百马力提升到五六百,的确不容易。

    另外,下单翼全金属飞机涉及到好些全新领域。

    一时半会儿,那批航空新嫩也吃不透,达不到沈麟的要求。

    九月初,铁城派出了两支分舰队。

    一支按照惯例去了美洲橡胶湾。

    另一支下南洋,却在琼州某个天然海港靠了岸。

    随船下来上千的官兵,带着几台工程器械和大批建筑材料。

    没错,他们要在后世的榆林修建港口和驻地。

    南洋贸易需要个中转站。

    海军一手包办。

    自然是建设军港最划算了。

    指挥建设任务的,是第二舰队的团长陈建明。

    到了十月份中旬,去南洋兜了一圈的分舰队拉着慢慢的土特产和金银回来。

    榆林港已经修得像模像样了。

    就连所有官兵都能下船,住进宿舍里。

    围墙都快完工了。

    副团长吴志林惊奇地指着一队队晒得黝黑,光着上身、赤着脚,汗流浃背的“野人”。

    “团长,这些土著桀骜不逊,你居然敢用?”

    陈建明自得地笑了。

    “老吴,很简单,利益交还而已。”

    “美洲的土著是不是更难打交道?”

    “那什么莨原部呢?现在都快归化了。”

    “这些土著中,祖辈就有流放的汉人。”

    “官话交流,他们也听得懂!”

    “为何彪悍,桀骜?穷啊!”

    “我们公平交易,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他们还是很淳朴的。”

    远处一个干巴巴地老头笑眯眯地跑过来,他居然穿着部队才有的黄胶鞋。

    “哎哎,陈团长,你们种的那个橡胶树,出苗了。”

    陈建林介绍道。

    “老吴,这就是榆林一带的黎族头领农养大叔。”

    “大叔,他是副团长吴志林,后半年,这边就交给他了。”

    “你们打交道的时候,多着呢!”

    吴志林赶紧伸出手去。

    农养带着他的上千族人从一开始的防范,畏惧到现在的合作,甚至跑基地来打短工。

    他也知道,握手是这帮汉人的新礼节。

    寒暄几句,几人到了营外新开垦的百多亩田地里。

    军港常驻五百官兵,不图种粮食,一些蔬菜总得自备,方便来往舰船的补给。

    黎族倒是种水稻,一年三季,产量还不低。

    农养之所以很快跟陈建明打成一片,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大米可以卖出去了。

    琼州过去是流放之地,附近没有港口,过往商船谁敢轻易靠岸?

    南方温度高,一个来月,橡胶苗就破土两寸了,分出了三片碧绿的叶子。

    农养自顾自地点上竹筒旱烟,蹲在田埂上吧嗒吧嗒的抽。

    “陈团长,这个橡胶苗子,只能咱们这边种?”

    陈建明笑道。

    “大都督说了,广南也可以。”

    “但那边,不是跟辽鞑子干仗么?”

    “只有你们琼州,孤悬海外,没太多的干扰。”

    “种这玩意,至少要六七年才能割胶,普通农家可等不起。”

    “只能让我们先在基地,和附近几个无人的小岛上试一试。”

    农养咂咂嘴。

    “好几亩地的苗子呢!”

    “哪有那么多岛子种的下?”

    “老头我就是想问,这玩意,将来赚钱不?”

    “如果可以,咱们黎人可以帮你们种啊,这琼州多少山林闲着呢!”

    其实,铁锋海军每年去美洲两趟,拉回来的橡胶足够使用。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光是采割野生橡胶,将来很麻烦。

    还是搞自己的种植园划算。

    谁知道六七年之后,铁城系的需求量有多大?

    橡胶湾未必供应得起。

    大面积在琼州种植,驻军和自己派人都是不合适的。

    沈麟用的是钓鱼之法,先勾起当地几十万黎族人的兴趣再说。

    一旦见到效益,他们肯定愿意搞橡胶种植。

    毕竟这玩意,说不上费事。

    陈建明诚恳地笑道。

    “这种橡胶树,六到八年就可以割胶,将来,一百棵树一年的产量,我们会以二两银子的价格回收。”

    “割胶很简单,一家四五口人,就足以照料千多棵橡胶树了。”

    啥玩意?

    这么值钱?

    岂不是,以后每家年收入都在二十两银子以上?

    族里的稻米卖不上太高的价钱,一年的收成十两银子都没有呢!

    农养很是心动,但他也不笨,赶紧问道。

    “可前面几年咋整?”

    “总不能眼巴巴等着吧?”

    陈长林笑道。

    “如果有人愿意种,每一千棵成活的橡胶树,我们每年给十两银子的种植费,直到树木产胶为止。”鹿鸣野的一品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