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万年大明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三章 火器营闪亮登场!

第三十三章 火器营闪亮登场!

    所有的一切都朝着预定的情势在发展。火器营在城墙上用守城的材料设置了女墙用以隐蔽兼火铳固定之用。这里要说一下火器营的装备了。这个跟骑兵的装备的短管擎电铳有所区别。因为主要是用火器作为攻击方式,所以火器的装备完备率相当之高。火器营分两队,分别装备了擎电铳和迅雷铳。主要是为了试验那种火铳队战场适应力更强,对敌人杀伤的持续效应更大。在着甲方面,以札甲为主。没有装备铁臂手,主要是为了在射击时候不会影响装药动作的流畅。头盔用的是笠型盔,取的是笠型盔对防止抛射箭矢效果更好。

    再说说武器方面,每人一柄擎电铳或者迅雷铳。胸口十字形的武装带上插满了预装铳药。这是张璟在后世看前苏联革命时期的电影时中的毒。那时候背着插满子弹武装带的苏联海军士兵就让张璟爱到不行不行的。腰间的皮袋里面这是安放引火药的地方。引火药做成了固体,差不多是后世一个烟嘴的大小。当燧发机构击打火石引燃引火药,引火药向下燃烧点燃铳管内的发射药。铅弹就被发射出去了。擎电铳理论上射速是高于迅雷铳的,毕竟只需要刚换子铳就好。而迅雷铳因为铳管密封性能比擎电铳更好。射程明显更远。使用同样装药的情况下,射程比擎电铳高三分之一。

    所有的铳管都可以安装后世早期热兵器用的做多的套管形刺刀。套上以后也不影响射击。而且刺刀是三棱锥的样式。跟后世军迷热衷的56式三棱军刺如出一辙。这厮的恶趣味还真不少呢。

    火器营的战兵一身装备穿戴完毕真是相当的魔幻。笠型盔上前面有个红色的勇字。后面加装一块可以保护颈部的甲片。右边用干支和数字来表明序列。身上马甲式的札甲加了批膊。还是双层的。背着十字形的武装带。虽然没有装备铁臂手,但是加装了批膊、笼手和手甲。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不影响动作且能有效防护流矢。腰间挂着装了引火药的皮袋,解手刀。腰刀、短管双发的霰弹枪以及后腰上横绑在腰带上的医疗包。这是张璟竭力争取来的。一开始张辅都不支持他。但是他认为战场救护是可以提升士兵很重要的一环。起码让士兵知道不会因为一些小伤而送死。当然还在他的强力要求下火器营全营配了一个军医正,有个十二人的小队可供差遣。都学习了战场救护的要领。起码的伤口缝合止血什么的都能独当一面。霰弹枪是明确要在白刃战接敌之前先敌杀伤用。不过在这次实战后,绝大多数火铳兵都会把它当做最后的救命手段。

    原本对付城外明军的滚木擂石被堆砌在城墙反方向面对城内的那边。而吊桥的拉索早就被破坏,吊桥也被放下了。城门在拆除门轴,很快就能把整扇城门拆除了。这时候其他两个城门的和对面城门都派了人过来,发现这个情况后报警烟花就不要钱似的打上了天。这下城里面乱成了一锅粥。不出二十息,就看到城中大街上党项人的骑兵马队直扑而来。两边城墙也看得到有人组队过来。火器营指挥佥事苏沐沉着的调配着属下,并让人跟着阿穆查派出引燃两边城墙上预设好的火药。

    城墙上从南门过来的契丹万户队的一名千户大声斥问:“兄弟!什么情况?为什么要放吊桥拆城门?”

    “兄弟,我们打不过明军的。不如一起反正吧。大功一件啊!”阿穆查的手下也是个机灵鬼。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大人对我们不错,我们不能忘本啊。你们这群反骨仔。给我上!”说着契丹人就举着各式兵刃冲了过来。这时候阿穆查的手下忙不迭的点燃了引信导火索。呲呲呲呲,那玩意儿烧起来动静还挺大的。但是契丹人忙着要杀叛徒竟然没注意城墙上堆着的火药桶有点多。正当这些契丹人要跑过火药桶堆放位置的时候,前面的看到了地上在蹦蹦跳跳迅速燃烧的引信。当下指着这导火索:“有!有!有!有火药!啊!”

    大量火药爆炸的时候发出的光和热先会被看见。这个时候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上了静音键,你看得到火药爆炸的冲击波把契丹人的身体想木偶娃娃一样撕裂乱抛。而这不太真实的一切还没结束的时候,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到了耳中。脑袋当时就嗡嗡的。不多会儿,天空下起了血雨。那些被炸死契丹人的尸体碎块和献血都从空中掉了下来。整个城墙被炸塌了一段。而尸块和献血涂抹在这废墟之上。感觉好梦幻。在被炸塌的城墙的另外一段。一个契丹人手里提着一根同袍的手臂,对着这端的众人歇斯底里的大叫着。火器营的把总问阿穆查的手下,他说什么啊?阿穆查的手下心有余悸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说:“我们是魔鬼,我们是魔鬼。我们是地狱来的魔鬼。”明军拍了拍这色目人的肩膀:“我们不做魔鬼,就会让他们成为我们的魔鬼。走回去把。这里他们一时半会儿过不来了。”

    两段城墙都被炸塌了,长达五十尺的缺口预告着城已破。而从城中大街跑过来的党项人是被爆炸声吓到的。有部分人还被尸块砸到了。但是领队的千户大吼一声:“杀叛徒!杀色目人!”当下三千骑就沿着大道疾驶而来。而在新搭建女墙后的燕王府新建火器营则人人端稳了手中的火铳。对着下面,对着马道。对着他们的行进路线缓缓移动这铳管口。当党项人进入射程以后,苏沐一声令下。密集的铳射汇聚成了一声巨响。下面的马队人仰马翻。但是却没人停下,继续在往前冲锋。一时间,人喊马嘶。战场之上一片混乱。除了火器营在有条不紊的射击之外。党项人狠戾血性的一面曝露无疑。很多人站在马背上乘着冲击力在靠近马道的时候一跃而上。竟然想从马道上直接翻上来。被斜刺里射来的铳弹一枪打翻。倒下的时候还不忘扔出手里的刀。幸好力有所逮,刀落在女墙上掉落下去。尸体很快就堆积了起来。苏沐发现后续竟然还有大队骑兵冲了过来。而这个时候南门不是应该已经开始攻城了么?他们疯了么?

    两边几十尺长的缺口按理是没办法过来人的。可契丹人和一部分蒙古人背着铁蒺藜和长刀从废墟上爬了过来。一时半会儿竟然没人发现。因为警戒的火器营士兵和阿穆查的士兵都盯着前面的屠杀瞠目结舌呢。被突然跳上来的袭击扫到一片。幸好火器营甲硬没有破防,但是很多人都被砸到。眼看着要被补刀。这时候一个已经躺在地上,迅雷铳也掉落一旁的火器营士兵从腰间掏出霰弹枪,一枪就干掉了对面那个举着铁骨朵砸向他的蒙古人的脑袋。这一击让火器营士兵都反应了过来,纷纷抽出霰弹枪。一阵齐射就把这波攻击给干趴了。

    城中大道上的党项人骑兵骑到离城门不远处,停了下来。领头的拿刀在脸上拉了道口子。然后举刀叫着什么。然后手下都纷纷拔刀在脸上拉口子。开始集体大叫。阿穆查的侍卫头目告诉苏沐:“这是契丹人要死战了。他们不打算活着回去了。要和我们一起死。”

    “他们很勇敢,但是他们的确回不去了。当然我们也不可能陪他们去死。”苏沐回头看看城外。怎么大军还没来?这么大的缺口一冲就破城了。怎么了?

    大军来了,领军的太监却跑错了路。从南城直接跑到了北城。当时刚到北城准备攻城的明军都愣了?我这还没开打呢?你就要过来抢功劳了?当下就不乐意了。而这太监也是个二货,不赶紧的回去东门进城在这里跟从西城绕过来的明军将领死掐。直到手下提醒他,东门以破。进去就是大功一件。这厮才悻悻然的领兵往回赶。唉,太监。明朝太监。虽然有些好太监。但是大多数都还是有问题的啊。

    当东门正在经受党项人和契丹人的决死冲锋。他们的弓箭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起码很多火枪手的双臂都因为防护不够而中箭失去战斗力。在后面帮战友装铳弹。阿穆查的兵心态早就出问题了。他们是反正的一方,只要熬过这个时刻就能加官进爵。心中满是期望。这时候想活下来比跟对方拼命更占上风。战斗力一下子掉了一大截。如此患得患失的心态造成了大量的色目人在对射中被射死。阿穆查大声叫到:“只有杀死他们才能赢!我们不能松懈!”随后提着弓箭开始跟党项人对射。这时候往往是谁胆儿大谁就能活。战场上古今中外莫不如是。终于在阿穆查的奋勇反击中稳住了阵脚。

    “刘大人!大军何时能到啊?”阿穆查快哭了。再这么打下去。他的人会被党项人、契丹人拼光的。苏沐脸色铁青,他知道一定是出事情了。这时候哨兵大叫:“来了来了!”大军出现在了视野中。城墙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城外一共一万人的骑马步兵。带队的太监陈铨一心想在这次行动中立个大功。看着城头上打生打死,突然冒出个念头。让火器营打败了。他上去赢了岂不是大功一件?连燕王最重视的火器营都被干没了,他还能战胜对手这能多强啊。这厮心头意淫着,竟然在城下一百五十尺的地方停下了。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他。他竟然说:“再等等。再等等。”

    讨论群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苏沐派了三波传令兵,这厮还是不懂。阿穆查的人有点不行了。开始乱了。而党项人和契丹人还在唱着听不懂的歌谣悲壮的顶着火器营的火力往上填命。苏沐当下反而冷静了下来。他在出发的时候,燕王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这时候得用啊!。当下拿过亲兵手中的迅雷铳。架在城墙上对着陈铨大声呵斥。再不动就没机会动了。陈铨是金陵来的,自觉是见过皇帝的太监。平时就跋扈的很。哪里会吧这苏沐放在眼里。当时都没搭理他,还没等他出声奚落苏沐呢。苏沐就开枪了。一枪就把这二货太监的头盖骨给掀飞了。然后派侍卫拿着燕王给的腰牌去接收部队。很快这骑马步兵都进了城。生力军的到来让那些前赴后继的党项人和契丹人都绝望了。白死那么多弟兄俩。没指望了啊。实际上南门也快被攻破了。

    抛射机的开花雷把城头的契丹人一扫而空。然后在集中火力轰击城门楼和城门。三轮过后城墙上就没人了。云梯一架就往上冲。然后弓箭手吊射阻断从马道上增援上来的契丹人。不过契丹人不要命的冲锋还是给冲上城头的明军很大压力。城墙上都是明军,火力支援就没了。毕竟这抛射机的准度还是很感人的。又一次陷入了胶着。而哈剌兀则在西门准备好了一切,随时撤离。其中还包含绝大多数党项人、契丹人军官的家眷。所以那帮货才会这么拼命啊。当斥候来报西门也被明军先登以后。就叹了一口气:“开门,走!”随后一直想投降明军的哈剌兀因为家眷在上都而不得不逃亡。留下契丹人和党项人还有自己部族的蒙古人送死。还算好把绝大多数军官的家眷都带走了。实际上再收拢家眷的时候发现没有色目人就知道色目人会投降了。反正也无关结果。他就做任何反应。反倒是那些已经一直叫踏进黄泉的契丹人、党项人拼命的想杀了叛徒。实际上哈剌兀的行径与色目人有什么区别呢。

    当北城也被攻上城头之后,整个兀良哈秃城守军的士气就崩了。所有人都放下了刀剑。明军一下子绷紧的神经也放松了下来。明军没有滥杀,只是把所有人都缴械圈禁了起来。兀良哈秃城面积不小,也有三分之一个北平城了。其中有大量的北元的历史档案和元军辎重。燕王这次也是小小的发了笔横财。当锦衣卫把陈铨之死告诉燕王后,燕王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我选的主官!关键时候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执行。当时东城楼上是收到了三面的打击。虽然有火器,但是对手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拼命让火器营也是压力山大的。如果再等下去虽然不至于被占。但是伤亡一定不小。这陈铨是取死之道。苏沐杀的好。这事儿作为主官的燕王一定要帮苏沐扛,不然以后谁还给燕王卖命啊。

    朱能领军在城中大索。反正都是异族人。没屠城已经是很人道了。兀良哈秃城城被掘地三尺。所有的蒙古人的密藏私藏都被翻了出来。然后一共十万居民和一万六千多俘虏需要被被押往燕王封地。基本上战俘一定是做苦力的了。而这些居民,有手艺的还能过得好点。没手艺的就要被拆家了。女的和孩子会配给军中没有娶妻的光棍。娶个老婆还带个娃,多好。男的么苦力营的五年干活。能活着出来给你个良民的身份。这是张璟出得主意。他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忠实信徒。坚信只要洗脑的得当这些苦力会变成燕王麾下能纳税的良民。这让燕王很高兴。毕竟封顶中能纳税的人越多他越有利啊。

    兀良哈秃城,北元在漠南曾经的巨城、坚城。在明军火器的攻击下,连一个时辰都没有撑住。城中所有值钱的都被拆走,包括房梁、城砖等建筑材料。不是说北平缺。主要是暂时还没有在漠南建城的打算。也不能给蒙古人留任何物质。这是张璟的主意。这小子骨子里面很毒。虽然是张辅说的但是燕王知道这一定是张璟的主意。张辅是真正真正的君子。想不出这种毒招。

    破城用了小半天,刮地皮用了一旬。拆城用了一个月。当然大军在刮完地皮就开拔了。留了一万战俘在五千明军的看护下拆建材。想想这画风也有点偏。

    回程路上,燕王的营帐大车中。朱能、张玉、张辅、苏沐等一众将领坐着一起烤玉米。是的烤玉米,张璟还没有在农庄上大规模种植呢。为了对付自己那张嘴,就从基地搞了几千吨过来。现在除了张府也只有燕王那里才吃得到。一众人吃的嘴唇黢黑,这时候就没了身份妨碍。

    燕王:“苏沐,你且宽心。陈铨那厮我报了个临阵犹豫不决致大队于危机之中。你乃奉命将其击毙。”

    苏沐刚想站起行礼,被燕王一个玉米棒子砸过去:“坐下,给我。都说了烤玉米的时候没大小。”

    苏沐眼中掬着泪水,向燕王行了个军中的击胸礼。张辅看着这个场景突然想起张璟说的。上位者也要适当的给属下些阳光灿烂。一味的威权是会让属下做事失去主观能动而变得畏手畏脚。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席间,朱能还是对张玉有点酸酸的。他的功劳实际上就只有歼灭逃兵而已。张玉这有俘获敌军大将的功劳。连这苏沐都有坚守东门的功劳。还不说那锦衣卫试百户刘士杰将地方大将阵前反正的大功劳。他还是一个千户,他想升官。

    燕王那里不知道他的心思,但是不能太过着急。他要考量手下那么多人的升迁,不可能为朱能一个人开后门。不过朱能的确能打倒是真的。张玉也看出了朱能的异样。但他如何能安慰。搞不好会让朱能认为他在奚落自己。不过张玉也是经年老将。毕竟是燕王麾下最年长的武将。

    “朱将军,来尝尝这个。”张玉把手头的玉米递了过去。

    “张将军客气了,末将自己来就好。”不过既然人家递过来了就不好不接。朱能还是结果了那用铁钎穿着的大玉米棒子。

    “我听说将军的刀好像伤了?回头让小儿在杂造局给你搞一把定制如何?也算我祝贺将军马到成功歼灭敌军的谢礼。”朱能的刀伤不伤不重要,送一把现在价值千贯的将官佩刀才是真的。

    朱能知道对方在向他释出善意。以他的狗脾气换了别的时候还真会拒绝。一是今天场合不对。摆明了燕王是让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不能不给脸。二是这刀的诱惑力太大了。不是给不起这点钱,是真排不上队啊!前面有多少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还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要轮到自己这个千户。起码大半年了。人家还白送。别墨迹了。给脸不要脸是要被打脸的啊。当下就千恩万谢的受了这份礼。实际上两人也为此打开了心防,在未来成为了燕王的左膀右臂。并在朱高炽上位时牢牢的牵制住了朱高煦。

    谁也没想到,这次的烤玉米未来竟然成了大明朝廷武将和皇帝间的一种默契。只要一起烤玉米就不论身份地位。有事儿说事儿,给武将一个宣泄情绪的管道。而皇帝也发誓不会在将来为此针对谁。在后来的历史中多次出现烤玉米的场景。这最后竟然成为历史学家口中称颂布不已的民主烤玉米。有趣的很。

    今天这章写着写着就多了点。静安法老的万年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