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耕耘贞观在线阅读 - 第两百零三章 沧州的计划书

第两百零三章 沧州的计划书

    是的,李泰到底小看了吕才的能力。

    对吕才来说,让他自己创造出一个方案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有一个方案作为对照,甚至是提纲挈领,让吕才以此为基础去处类似的事,那都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一件件事在吕才安排下,不论是突发的,还是心里有数的,都能有序处理。

    这一件件事在吕才的节奏下有序推进,就仿佛是吕才天生的能力。

    就好像修建这洛阳津口,虽然吕才没经历过,但有着马周建设渭水津口的经验,有着干活积极的高陵徭役,有着绝对能信任的学府学子,以及孔雀调度出来的布匹与粮食。

    吕才发现修建这津口好像也不是很难,按部就班的推进也就是了。

    而就是这种按部就班的推进,一件件事情的有序安排,却给所有人一种吕才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能力,但回过头来,洛阳津口却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建设。

    计划书上说要几天,吕才那就真的能做到几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就算偶尔出现什么意外遭遇,像谁因为大热天热晕了,像本地地痞过来闹事,吕才也都一件件踏实的去解决。

    真没见到吕才有什么匪夷所思的操作,但就这么按部就班的把事情做好了。

    该怎么说呢……李泰看到了吕才的回信时,那真的是愣愣的。

    虽然一直以来李泰都清楚,吕才不简单,毕竟自己手下明确觉醒类精神天赋就吕才而已!

    马周当初把所有事交给吕才来干,吕才也全部干得井井有条,自己给吕才的命令,吕才也都有序完成。

    但即使如此,看着吕才两个月的时间,便把洛阳津口给建设了出来,把算科与墨科的学子安排在了这洛阳的津口,李泰还是感觉到了惊讶。

    毕竟杜如晦带着马周,到了六月份末时才算完成了已经准备良久的沧州段运河事宜。

    不得不说,这种才敢还是惊讶到了李泰。

    另外,杜如晦在永济渠这段水道上并没阻止农业学府与幽州分校的学子就任仓管。

    不过津令,一般上都是渭河水道上的管事与仓管,通过行政命令直接把他们调度过来让他们在地方上就任,不过最少也要到达津令的程度,算是从九品的小官。

    在幽州与沧州这两处,因为李泰多少有几分行政之权,所以一定程度上能辅助他们。

    但再后来的州县,因为已经出了李泰的权利范围内,更多的要他们自行处理了。

    事实上,李泰也没担心,毕竟最终限制杜如晦的只是基层管理度量衡的人员。

    只要他们开口,数量多自己不敢保证,但数量少的话,十几二十人,还是调度得出来的。

    退一万步来说,李泰让吕才把精通算学与墨科的学子留在洛阳津口打磨,多少也是给马周准备好了相应的人才。

    若马周跟杜如晦缺人了,也能直接从洛阳津口调度人才。

    在这样的情况下,调度的算朝廷人才,而不是燕王府的人才。

    虽然多少有几分掩耳盗铃,但却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毕竟朝廷在基层的人才真没多少,现在有一批人随时能够顶上,他们自然将就着用了。

    而有关大运河的事,在吕才重新回高陵后,李泰倒没有再怎么的关心。

    因为李泰的注意力重新被那批运输物资的农业学府学子们所吸引。

    这些人都是从农业学府毕业的高质量农业人才,李泰有什么好说的,马上从王玄策手上调度来大量的耕牛,开始开垦天津周边的土地。

    争取在秋末前完成土地开垦,把小麦不说幽州,至少在天津先全普及开来。

    这时候,清淤完成的运河,的确带给了李泰相当大便利,至少耕牛不需要走陆路慢悠悠的赶路,而是能全部运输上运河乘船顺流而下,一日便到达天津。

    让牛好好休息一天,很快就能让这些黄牛与耕牛开始干活了,这运转效率直接拔升起来。

    李泰感觉,随着今年农耕开垦,明后年小麦收割,自己以后就不需要担心粮食问题了。

    就在李泰专心致志发展天津甚至整个幽州的农业,让自己彻底摆脱对粮食不安感时,沧州刺史薛大鼎派人前来,希望能借助天津徭役修建沧州境内的水渠。

    “薛大鼎成为沧州刺史了吗?”李泰抓了抓脑袋,倒有几分发蒙。

    “燕王,您认识这位沧州刺史?”李淳风看着李泰惊疑的样子好奇道。

    “嗯,当初在高陵共事过!”李泰点头。

    毕竟自己总不能说就是你没机会修建的郑国渠,这位沧州刺史参与了。

    怎么样,你羡慕不羡慕,高兴不高兴……李泰怕被打!

    “既然燕王与其相识,不如便是让其使者,前来说说也就是了!”李淳风道,

    “毕竟燕王您有沧州的行政之权,薛刺史前来向您借人,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好!”李泰点点头,很快便把这使者叫进来。

    薛大鼎的使者开口道,“在下沧州录事王有方,奉沧州薛刺史之命向燕王求助,在下有一封薛刺史手书,请燕王过目!”

    白鹤过去从使者手中接过手书,打开后送到李泰手上。

    李泰看着薛大鼎手上的这一份手书,到底明白了薛大鼎的意思。

    因为薛大鼎是跟着李泰一起建设过郑国渠的,见过郑国渠的工作效率。

    自己到了地方,组织下徭役,无论如何都到达不了修郑国渠时,高陵徭役的效率。

    尤其杜如晦与马周两人带着天津徭役一路干活过来,基本上都按照着杜如晦与马周两人的规划,把大运河说清理也就清理了开来,让薛大鼎看得更羡慕了。

    所以,在杜如晦与马周两人继续去下个州修缮时,薛大鼎派人送着书信过来了。

    正常来说,一个州县的刺史与刺史之间是不能私下里往来的。

    薛大鼎甚至不能派遣人手去幽州地界,但谁让李泰有幽州周边数州城市的内政管理权呢!

    薛大鼎制定了一个水渠修缮计划,然后让派人送给李泰修改一下,这很合乎清理吧。

    当然,真实目的是想从李泰手里借用天津徭役,甚至薛大鼎表态了,只要燕王愿意调度这批人过来修缮水渠,那沧州百姓定然对燕王感激不尽云云……

    好吧,这家伙就是想空手套白狼,看看能不能白嫖一下,反正也就损失一份手书而已。

    李泰看看薛大鼎的整个计划书,说实话,薛大鼎的整个计划书制作得挺详尽的。

    毕竟大家都有制作水利设施的经验,知道怎么样从李泰这里骗钱(划掉),求取投资。

    不过薛大鼎居然主动给李泰上交计划书,这是李泰所没有想到的。

    自己来大唐了,这么主动找自己要投资的这是开天辟地第一个。

    平常都是李泰想着要怎么样把资金给别人,然后才把这一个工程给修建起来。

    现在李泰看了看,这时代居然有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跟自己一样都重视基础设施。

    真是人才啊!

    所以,面对薛大鼎过来拉投资,自己说什么都要挤出一点资源来给他。

    但真正问题是,自己给他资源简单,自己要怎么样把钱粮回收回来。

    莫说大唐,就算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没有州县投资州县的事,这操作起来就比较难了。

    如果仅只是徭役调度,对整个行政层面来说倒是没什么难事。

    但自己所要得可不仅只这么一点而已,自己想要的是整个沧州的发展方向。

    说实话,自己来到了幽州,对幽州周围各个区县多少有几分自己的认识。

    沧州这地方,地处冀中平原东部,地势低平,起伏不大,境内河流众多,素有“九河下稍”之称。

    上游有三大水系汇入沧州,贯穿东南西北,交叉纵横,有20多条河流汇聚9处入海。

    可以说不论地势,还是水纹,甚至漫长的海岸线,都能把天津城的发展在沧州上进行复制,完全能够成为北方的重要粮仓。

    最重要得是沧州全境都在大运河上,这样的大粮仓更能把粮食运输到北方绝大多数地点。

    如果沧州真无关紧要,那李泰说把徭役借给也就借给了。

    但正因为沧州重要,这就让李泰不得不考虑,是不是要借助这机会掌控沧州的发展方向。

    说到底,现在的大唐还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封建社会,像沧州这地方真的很有潜力。

    正如此,如果只从缝缝补补的角度,在沧州这地方修建这些水渠也就足够了。

    但如果说想让沧州更进一步发展,甚至成为幽州粮仓,那这样的规划就不够全面了。

    王有方很疑惑的看着李泰看了看手上的书信后就愣了下来。

    自己颇焦急李泰的回话,但自己人微言轻,一个从九品的录事哪里敢多说什么,只能焦急的等待着。

    李泰沉默了片刻,对王有方道,“我写一封信,你交给薛刺史,并告知薛刺史,今年我对天津徭役有所安排,并没多余徭役抽调出来。

    但若是薛刺史愿意等待的话,明年倒愿意把幽州修路的一部分徭役借给薛刺史。”

    王有方听到李泰的话,马上恭敬的从李泰手中接过李泰当场写好的信件便匆匆离去,去跟沧州的薛刺史进行汇报了。

    说实话,李泰不觉得薛大鼎会认为自己匆匆派遣一个人过来,自己就肯定会借徭役给他。zWWx.org

    薛大鼎更多只是秉承着能借来最好,不能借来拉倒的想法,派个人过来试试而已。

    与之相比,倒是自己多少有几分图谋沧州的想法,只不过现在自己连幽州都还没完全发展起来,却要出手发展沧州,多少有几分蛇吞象的感觉。

    “不论怎么说,若想让沧州复制整个天津的模式,并让沧州未来的发展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发展……这需要朝廷方面的同意才行!”

    李泰思索了一下,到底还是写了一封信件,开始通过六百里加急向李世民送过去。

    毕竟自己虽然有管理沧州的行政之权,但权利归权利,能不能动用这一份权利,还是要朝廷同意的。

    这第一步,自己就要在沧州推广小麦,如果这步都不能顺利执行进行下去,那其他的也都不用多说了,还是经营好幽州这一亩三分地比较的好。

    李泰的这份有关沧规划,第一步正式在沧州地区推广小麦的想法,很快便送入到李世民所在的两仪殿中。

    李世民的目光略过全部的内容,李泰的整个计划书,更是做得一览无余。

    简单的说,第一步推广小麦种植,第二步推广棉花,第三步,依托海洋发展渔业,把沧州打造成北方的鱼米之乡。

    从此以后,北方地区就算出现灾荒,通过京杭大运河,沧州地区的粮食,也能源源不断的向北方各地运输过去救急。

    面对李泰给出的发展计划,李世民倒没第一时间答应批复,而是把这份计划交给房玄龄,道,“玄龄,青雀从幽州送来了一份有关沧州的计划,你来参详参详?”

    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眉头却也微微皱眉,很久没有听到这个名字了,没想到这高丽使者才刚离开不久,燕王便是来事情了。

    不过转念一想,以燕王的性格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所以,房玄龄从李世民手中接过这份计划书,看了一会儿后,道,

    “燕王的意思是,先让幽州把运河与港口的收益拿出来,用来给沧州进行全面建设。

    等到将来沧州有了收成,沧州再分成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通过生产粮食、棉花或者海产品进行还债。

    这件事需要朝廷盖印作为担保,以避免将来出现人走款息,不再还债的情况。”

    “玄龄,你觉得怎么样?”李世民看着房玄龄说道。

    “朝廷的税赋为先!”房玄龄道,“只要不需要朝廷出钱,让燕王把钱粮拿出来在河北道上折腾,总归对大唐有利!”

    李世民也感叹:“青雀有无中生有的陶朱之才,在一处地方便能富庶一处地方,真好啊!”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