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帝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六百五十三章公正、意外

第六百五十三章公正、意外

    第六百五十三章公正、意外

    朝会结束,消息以邸报的形式发布天下,朝堂上是达成一致了,民间的大争吵却拉开了序幕。+◆,关键还是科举这个事情,年龄一刀下来,多少人断了前程。怎么办,没法子,这事情在朝廷上已经过了,成为了正式的法律,谁也扳动不得。

    接着取消司礼监批红权的一事,拿住了内阁和群臣,快速的通过了这个法令。事情定下来,民间的读书人自然是要闹腾的,怎么闹?写文章,指桑骂槐,说是什么有权奸在朝,蛊惑圣心,出此恶政。看起来被骂的人,只能是一个,那就是陈燮。

    但是这些骂声对陈燮来说,一点都不起作用,反倒是陈燮利用手里的报纸,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宣传什么?当然是宣传他的理念。大明这个时代,人过四十就可以称老夫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国家的官员,拿着俸禄,享受特权,却不能为国家做多少年的事情。难道这样就合理么?再说了,35岁停止科举,你是秀才,可以做乡镇的官,举人可以从八品做起,成绩优异者,照样可以继续升迁,不是断了大家前进的道路嘛。

    报纸这个东西的威力太大了,对民间的三言两语,根本就是碾压之势。关键是现在的民间不比以前了,随着咨议局的出现,民间的本来是一伙的势力,现在被分割了。科举不成的去做买卖的人,也有了一个参政的余地,不像以前那样,要接官员的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朝廷改革科举,毫无疑问是得到工商阶级支持的,随着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大明现在到处都在缺人。缺什么人?办工商你得要人吧,这个人得有文化吧?干企业的,你得有人吧?这个人你好歹要有技术吧?陈燮从一个小小的华亭开始,拉开了江南工商业快速发展的序幕,进而引发了整个沿海省份的效仿。这些效仿,不是官方的。全是民间自发,然后推动官方。

    说到底还是利益,一个是经济利益,一个是政治利益,在这两大利益的推动下,任何保守势力,都将被碾压成渣渣。工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大明有市场么?毫无疑问,人口摆在那里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内需巨大的市场,其次是海外的市场,欧洲的贸易,南洋的贸易,现在又多了一个印度的市场。说句不好听的,都在忙着挣银子的,谁有闲心听你唠叨。

    整个国家的气候变了,自上而下的在变化。这个时候任何阻挡的行为,都是在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面前螳臂挡车之举。皇帝有改革的决心。朝中有力主改革的大臣,民间有改革的呼声,三位一体之下,谁能挡的住?

    就在民间打嘴巴仗的时候,内阁成员魏藻德在三次请辞之后,得到了准许。回家养老去了。这时候,新的成员补充,正式提到台面上。各省督抚、三司的官员,都接到了一份名单,一张选票。还有一份公函。为啥这么复杂,廷推制度再次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增加了一个新的举措,不记名投票。名单的人,都是有资格进入内阁的名字,从中选三个,填上之后交给京中来使,快马送回。这一举措,看起来是找麻烦,实际上得到了各省督抚、三司、各道的大力支持。这是咱的权利,谁抢都跟他急。

    说起来官员之间互相有勾结什么的,那也得看你的本事。如果天下泰半的官员都支持你,那就说明有资格做这个内阁大臣。

    这个变化真是太厉害了,直接把很多人小心肝都捅坏了,你嘴巴再利索,没用,人家不给你表现的机会。赶紧的去拉票吧,在京的七品以上官员,都有资格投票。

    名单上有两个人,一个本没有资格,这个人是姜逢源,他是新君指定的参选人。这是皇帝的特权,再计较的人都不敢在这个上面说闲话。另外一个是陈燮,他是先帝定下来的辅政大臣,是个官员都知道,这两位是必须要选的。不然在陛下哪里,你把全部的票都拿下了,这次廷推都过不去。陛下手握否决权,就是要用在这里的。皇帝想在内阁里放一个人,你们居然敢不选?你们到底想干啥?

    官员们唯一欣慰的是,姜逢源和陈燮不对付,两人在政见上是不和的。进了内阁,这俩也未必能勾结起来,不互相在陛下面前上眼药就不错了。还有就是,这个廷推的制度,大大的约束了新君对朝臣的掌控。以前新君登基,身边的一班人基本都要入阁的,前朝老臣你就自觉的请辞吧。但是现在不,在任期内,就收到制度的保护。换了皇帝,内阁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除非魏藻德这样的,皇帝不容,权臣不容,不得已才走人。

    京师,内阁,四位大臣正在商议廷推之事。提到不记名投票之举时,即便是洪承畴,也不得不露出感慨状:“此举,前所未有,足见兴海之胸襟。”大家都知道,这事情是陈燮搞出来的,也都知道,陈燮本可以不参加这个廷推,但还是依照规矩参加了。他没有去破坏游戏规则,而是在游戏规则内活动。这就难能可贵了,作为先帝定下来的内阁辅政大臣,谁敢说他入阁不合适?别人要参选,他肯定可以不用的,直接入阁,一点问题都没有,谁都说不出话来。还有一个就是姜逢源了,说真话他没有基层经验,本不具备内阁成员的资格。但皇帝行使特权,给他一个机会,能不能抓住,那就看他自己的努力了。话又说回来,皇帝这样使用权利,何尝不是给了内阁最大的尊重,给了群臣最大的尊重?

    所以啊,这个廷推规则出来后,再刁钻的大臣,也都闭嘴不谈了。你说什么才好?皇帝都尊重这个廷推的规矩,你还敢废话?一个规则出来,摆在天下的人面前,这个规则最重要是大家都来遵守。有特权的人呢,想不遵守就不遵守,这个规则只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危害。

    年轻的皇帝,表现出来的公正姿态,让群臣不得不敬服。还有一个人就是陈燮,他的强势无人不知,但是他却没有利用这个强势来谋取自己的利益。知道的人,明白陈燮这是在做给天下人看,做一个表率,同时也是在暗示他总是要离开中枢,再镇海疆于外。

    群臣二人,这事情办的,旁观者无一不竖起大拇指,无可挑剔。

    廷推的时间顶在了二月二十这一天,各省督抚、三司的选票都送到了京师,放入大殿之上的铜匦之中,下方有锁,钥匙有两把,一把在皇帝手里,一把在周延儒的手里,两把钥匙一起用,才能打开锁。这是大明能工巧匠的杰作,也是一次公正廷推的保证。

    早朝之时,廷推正式开始,每一个有资格的大臣,手里拿着填写姓名的信封,丢进铜匦的口内,依次上前,依次立刻。最后一道程序,内阁四位大臣,在皇帝的监督下,取来钥匙,打开铜匦。取出选票后,四位内阁大臣亲自唱票。

    这个过程异常的安静,一个一个名字被念出来,边上的木板上就画“正”字,一笔一笔的,票数一目了然。人们对想出这个方式的陈燮,佩服不已。“公正”两个字,说说容易,做到就太难了。是人,都会有私心。

    当最后一张选票念完之后,黑板上陈燮的名字下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正”字。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吧,几乎每一张选票,都有陈燮的名字在内。反倒是皇帝钦点的姜逢源,不过区区八十六票,真是少的可怜。有趣的是,即便是六十六票,在参选的人之中,他也获得了第三名,也就是说,有惊无险的当选了。可见,这次廷推争夺之激烈,获得第二名者,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户部侍郎史可法。那么多尚书没有当选,一个名声不限的侍郎异军突起,真是跌碎了满朝的眼镜。史可法为何能当选,原因无他,公正、清廉。在京官中声望颇高,他主持的财政预算审核,得到了大多数低级京官的认可。他的票数是一百八十八票。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廷推结束后,朱慈烺宣布结果时,史可法还在那里发呆,我怎么就成了大学士了?

    陈燮却一点都不意外,公道自在人心,史可法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处事公正,没有私心,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他当选不意外。站在人群中的陈燮,这个时候微笑着看着这个场面,大明的君主立宪制度,不远了!

    在群臣的恭喜之声中,姜逢源也是得意洋洋,实际上他的票,主要来自京官,外面的官员都不太待见他。似乎,输给史可法,他没有觉得丢人的意思。对此,陈燮不想做任何评价,这个人学问是好的,德行也是不错的,就是顽固守旧!要不是看在朱慈烺的面子,陈燮真想收拾他,免得他将来给自己捣乱。(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断刃天涯的帝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