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唐朝好地主在线阅读 - 第508章 大麻烦

第508章 大麻烦

    谢谢孤单坠星直接打赏百万,成为白银大盟主。也感谢失忆LOVE敏盟主再次打赏十万!谢谢大家!

    “这个比起烧柴确实方便!”

    宁远西城,北门内的煤铺院里,一个客人看着那煤球炉子不住点头。不大的一个炉子,里面放着几块带着孔如蜂窝状的黑石炭,烧的正通红。

    炉子看似很小,可这火力却不小。

    炉子上坐着一个铁的水壶,他看着刚打的冰凉井水坐上去,满满一壶起码十斤水。可没一会功夫,那个水壶的长嘴就发出尖叫声。

    这会叫的水壶也是宁远城里李家商行里的热销货,水一开就会自己叫,提醒人提水。比起一般的水壶也好的多。而且李记的这会叫的水壶质量也好,价格还公道。那客人自己铺子里就买了一把,因此对这叫声是最熟悉不过了。

    水壳叫了,这准是水开了。

    果然,伙计把水壶提下。旁边的桌子上已经摆了几个大茶碗,里面放着一些散茶,伙计提着水壶往茶碗里注入刚烧好的水,白汽升腾,茶叶在水壶里翻滚着。

    清澈的水立马变成了茶色,而茶叶也从一根根细尖,舒展成了一片片嫩芽。

    “这个炉子一天用几个煤?”

    日头一天比一天的毒辣,虽然已经不用火炕,但谁家也离不开生火做饭烧水。宁远这座新兴的商城,人很多。

    尤其是西城,主要都是商户。

    商人们可没有时间去进山砍柴,事实上这附近要砍柴也不方便,得去城外很远的山里砍柴。

    城里人都是买柴,其实这个煤铺原来就是卖柴火的。

    主要是卖劈柴,也卖一些小点的杂木棍,甚至卖些松针柳枝这些引火柴。

    但最近这铺子突然就推出了煤,铺子门口还摆出了一排专门烧煤球的炉子,一天到晚的在那里烧着,做饭烧水看着十分方便。

    这个客人原本也没在意,反正也是买柴烧。他家的铺子就在对面,是专门做鞋的一家店。看了几天,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这煤铺的这些炉子,居然可以日以继夜的烧。白天烧了一天,晚上也为熄火,早上添煤继续。

    而且他发现,用煤似乎不也多。

    今天得空,便特意过来瞧瞧。

    “刘掌柜,坐,喝茶先。”煤铺的掌柜让伙计退下,笑着招呼鞋店的刘掌柜坐下。

    五月的日头已经有些厉害了,坐在廊下倒还凉快。

    桌子山下,已经开始采煤,那处煤矿是一处较浅的煤层,开采起来较易。煤采出来后,主要还是炼焦炭,用做冶铁炼钢之用,毕竟焦炭有普通木炭无法比拟的优势,能让炉子温度达到更高。

    而炼焦剩下的一些碎煤、煤粉,不适合炼焦,也不会浪费。

    用骆驼运到宁远城外,那里有一个煤厂。

    加上黄泥和上水,利用黄河水利,建起了水力压煤机,压制蜂窝煤。当然,如果有人愿意直接到煤厂或者矿上去买块煤、碎煤也行。

    煤厂主要就是生产蜂窝煤。

    生产好后,再用骆驼队把煤送进城里的煤铺。

    煤铺里一般不需要再加工了,只是负责储存和销售。

    如今这是第一家煤铺,但以后煤产量多了,接受的人多了,煤铺肯定也会多开几家,让买煤更加方便,煤铺甚至在招人,准备做到送货上门,客人只要来买,然后他们就负责包送到家,甚至帮忙垒好,免客人动手不用他们脏手。

    要烧煤,当然是用煤铺里专门的煤炉子更好,有条件的,还可以安上烟囱。炉子也有好几种,有贵的也有便宜的。

    那种便宜的就非常简单,一个木桶一似的。

    对于鞋店刘掌柜来说,烧柴还是烧煤,其实都没关系。但如果烧煤更方便还不贵,那么他当然也愿意用煤,毕竟烧柴较麻烦,而他看这煤炉子烧起来很方便的样子。

    赵掌柜笑着对刘掌柜道,“你看刚才烧水这炉子,最普通的炉子,是能放三个蜂窝煤的,但也可以只放两个。如果只是寻常人家做饭烧水,那一天其实有个四五块就够了。做饭的时候,这风门开大点,火就旺。不做饭的时候,风门盖起,火不会轻易灭。甚至你要是不愿意早上起来再生火,你可以晚上加块煤,封起炉子,能保证一晚上不灭火,这样早上再加煤直接就好了。”

    刘掌柜听了直点头,这个确实不错。

    他是山南来的,家里田地少,因此一直是在外做点买卖。原来都是行商,因见宁远这里热闹,便在这里买了铺面当起了坐商。鞋店其实就是他一家人,妻儿子女一大家子,另外还有几个表亲侄儿在他这里做学徒,店里也就八个人。

    生意还是不错的,一家人平时也很忙,连妻子也要帮着做鞋。

    买柴烧,一来占地方,二来弄的较脏,其次烧火也较麻烦,得不时的添柴。而这煤炉子看起来就方便简单的多。

    “当然,刘掌柜你店里人多,其实我推荐你用带烟囱的这种煤炉子,更节省煤。”

    刘掌柜喝了口茶,心里算了一下,其实家里虽有八个人,但这种小炉子也一样可以用了。一天只用四五块蜂窝煤,看似不多啊。

    “不知道这蜂窝煤多少一块?”

    “一个银元五千个!”赵掌柜笑道。

    一个银元五千个,刘掌柜心里迅速的算了下。现在金币银元在宁远流通的很广,是受胡汉商人都欢迎的。金银币的汇率倒是比较稳定的。一金币稳定在八千钱,一银币稳定在五千钱上下。

    一银元五千钱,换的是开元通宝铜钱。

    这么一算,岂不是说一个煤块值一文钱了。

    一个煤块值一文钱,这应当不算便宜了。现在宁远的大米是斗米百文,差不多一斤米是十文钱。这么算,十个煤球值一斤大米了。

    但如果一天只用五个煤球,那也才费五文钱。而如果是烧柴,也不比这个便宜,还没有这么好烧。

    “一文钱一个煤球,贵了点。”心里虽然接受了这个价,但口头上刘掌柜还是说着贵。

    “都是按着时价来的,宁远这地方,什么都比较贵的。咱们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距离丰灵两州最近的地方也都隔着一百八十里。这里的柴,卖的也贵啊。再说,如今好多东西也都是按着时下粮价来的,如今米价还是斗米百文啊。况且,这煤球是从大山里挖出来的,又一路运过来,还要经过加工,又运进城来,确实挺不容易的。”

    一天五个煤球,一个月不过一百五十文钱,对刘掌柜来说,也就是卖双鞋的钱而已。

    “刘掌柜,你在我这买煤球,我还送你点引火的劈材。”

    “那你还得帮我把煤送到家。”

    “行,反正这么近,也不另收你钱的。”

    交易就此达成,赵掌柜让人给刘掌柜店里送去炉子和一月量的煤球,炉子是另外算钱的,不过倒也并不贵。不过刘掌柜最后还是不愿意花钱装个烟囱,这个在他看来有点贵,没必要。

    两人继续喝茶,闲聊。

    来买煤球或者买炉子的人不少,不时有人过来,刘掌柜坐了会便告辞了。

    衙城帅府后院,郑红线却在李超求教。

    “我们缺人,缺大量的人。煤矿那边,现在严重缺乏人手,根本采不了多少煤。现在我们已经把焦炭推销出去了不少,找了不少合作的伙伴,客商对我们的焦炭都很满意,可我们却没法接下他们的单子。”

    “还有我的铁矿,现在勘探都做好了,也一样没有人,根本开不了工。”

    “三郎,弄些人来。”

    李超躺在椅子上,享受着侍女们的按摩,听着郑红线的话,也有些无奈。

    事实上不仅仅是李家遭遇了用工荒,而是整个宁远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甚至放大点说,整个朔方,整个大唐都一样遇到这样的问题。

    古代为什么商业难以有很大的发展?就是因为人力问题,尤其是如唐初这样的王朝之初,本来战乱就损失了许多人口,而开国之初搞均田,又让更多的人口留在了土地上。m.zwWX.ORg

    工商业,需要人工,需要大量的人工。

    大家都有田可耕,谁还出去做工?

    顶多也就是在家门口附近,农闲时做些散工。或者是让家里的少年去做学徒工,当伙计。

    如宁远这样一座新兴的商城,而且还开始发展起加工制造业,甚至是采矿行业,这对人工的需要是巨大的。

    挖矿,这可是需要成年壮汉,少年可挖不了矿。

    对于那些在宁远经商的人商人们来说,他们解决用工的问题还要简单些,毕竟用人不多,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族人、亲戚甚至是同乡,总能找到些人。

    但对于李超来说,产业这么大,处处要用人,而挖矿需要的可不是一十一百,而是起码得上千甚至更多的人。

    不论是采煤还是炼焦,甚至就算是做蜂窝煤,那都得需要很多人的,更何况李家还想挖铁矿冶铁,这需要的人就更多了。

    宁远偏偏又是处孤悬塞外的边城,周边根本无人可用。整个朔方镇,都大部份是移民,哪里找来。

    李超也有点头疼,这确实是个问题!

    兄弟们,求没打赏的都打赏一块钱啊,只要一块钱就好,出个勋章!(未完待续。)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