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我成了大明勋戚在线阅读 - 420 通敌叛国 (二合一)

420 通敌叛国 (二合一)

    兵部尚书于谦举荐内阁大臣沉忆辰担任会试总裁?

    这一幕出现让在场官员面面相觑,前几日在廷议上面,沉忆辰不是还公开站出来反对于谦,怎么这么快就和好了。

    莫非当时情景,是两人合力唱的一出戏?

    百官惊讶,唯独沉忆辰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无论是之前的意见相左,还是现在的主动举荐,其实于谦始终没有改变过。

    刚正不阿,凭借公心大义行事,才是属于他的本色!

    坐在龙椅之上的景泰帝朱祁玉,面对于谦的举荐,脸上神色非常复杂。

    其实在他的心中,最初的会试人选总裁就是沉忆辰,毕竟满朝文武中能称得上心腹寥寥无几,除了太监外仅于谦跟沉忆辰两人有从龙之功,勉强算得上是自己人。

    但于谦授衔太保加兵部尚书一职,并且还特旨总督天下兵马,已然是大权在握。如果再担任会试总裁的话,朝中门生故吏遍地,势必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不管于谦表现的多么忠诚公正,身为皇帝得考虑下朝堂势力平衡,剩下的合适人选只有沉忆辰。

    但问题是前几日廷议上面,太监喜宁最后说出来的福建右布政使宋彰之死,暗暗吻合了当初皇太后提及的鲁王之死,矛头全部指向跟沉忆辰有关系。

    诛王杀官的举动,毫无疑问会触动到任何一位皇帝的逆鳞,事后景泰帝朱祁玉心中生出了深深的忌惮,不知道沉忆辰他的目标或者说野心到底是什么。

    如果再让他担任会试总裁,会不会最终养虎为患?

    就在景泰帝朱祁玉犹豫的时刻,内阁首辅陈循当即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沉中堂功名成绩世间仅有,被天下士子视为文人榜样,他若是担任会试总裁,定能彰显我大明文风昌盛!”

    陈循站位了沉忆辰?

    于谦举荐沉忆辰,起码还在百官的意料之中,陈循可是跟他毫无关系,甚至更偏向于文官集团,为何会在这种紧要关头背刺杨鸿泽跟贺平彦。

    别说文官们想不明白,就连沉忆辰自己都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不过同为阁臣的高穀脸上,却出现了一抹神秘笑容,看来元辅是听进去自己的劝告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内阁新晋的几名后辈阁臣中,杨鸿泽是礼部尚书胡濙扶植的,贺平彦是吏部尚书王直扶植的,唯独沉忆辰跟商辂两人,背后并没有站着什么大老的影子。

    一定要算的话,沉忆辰身后站了成国公等一众勋戚。

    陈循没有自己扶植的后辈对象,无论他如何帮扶杨鸿泽跟贺平彦等人,都无疑是帮助他人做嫁衣。相反沉忆辰此人恩怨分明,哪怕曾经年少轻狂过,至少不是什么卑鄙无耻之人。

    示好沉忆辰,可能不会为己所用,但结下一片善缘,关键时刻说不定就能起到很大作用。

    更重要的是,杨溥对于高穀跟陈循两人,都有过知遇之恩。他临终前选择了继承衣钵的人选是沉忆辰,陈循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也得回报一下当初恩情。

    “臣附议元辅所言,还请陛下任命沉中堂为会试元辅!”

    高穀当即站了出来表示赞同,为沉忆辰任命添一把火。

    “臣附议!”

    随着高穀表态,内阁中最后一名正统朝的元老阁臣苗衷,此刻只能展现出共进退的态度。

    如今内阁示弱,几位阁臣再不团结一致推出扛鼎后辈,日后将被六部给压的毫无地位!

    几名阁老相继出列举荐,让这场会试总裁人选,更是增添了一抹特殊火药味。从永乐朝开始,就出现了阁部相争的场面,现在恰好双方举荐人选向左,又一次展现了阁部之间的分歧。

    看来“三杨”逝去后,内阁是不甘心屈居于六部之下啊。

    阁部相争,能作出裁决的人选,只剩下当今天子。于是乎奉天殿内外百官,纷纷把目光望向了上方的朱祁玉,想看看他到底是会选择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还是沉忆辰。

    就在场面气氛逐渐凝固,朱祁玉感到左右为难的时刻,一阵急促的铃铛声音从丹犀之下传来,让满朝文武下意识往后看去。

    历朝历代紧急军情,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加急方式,宋朝是用御前下发的金字牌来作为信物,从而衍生出历史上着名的十二道金牌令箭,勒令召回前线作战的岳飞退兵的故事。

    明朝紧急军情的特殊信物,就是信使身上夹带铃铛。每到一处驿站当听到铃铛声音响起,驿丞要立即准备好换乘的马匹,不分昼夜继续往下一个驿站前行,达到惊人的日行八百里加急速度。

    正旦朝会上能出现紧急军情的铃铛声音,意味着边关出现重大战事。要知道现在宣大防线除了两座主城外,仅仅来得及修复为数不多的几座卫城堡垒,鞑虏想要越境入侵可谓是相当简单。

    冬季理论上不是鞑虏犯边的好时机,但万事没有绝对,谁也不敢保证边境就一定相安无事。

    很快一名通政司官员,托着呈有边关紧急军情的托盘,送达到了御桉面前。京师守卫战的危急可谓是历历在目,朱祁玉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当即打开奏章翻阅了起来。

    殿内的文武百官,纷纷用着眼角的余光,打量着朱祁玉脸上神情变化,希望能从中大致推断出边关紧急军情的祸福。

    只见景泰帝朱祁玉的神情,从最开始的严肃,转变成一种欣喜,紧接着又浮现出愤怒。种种变化让殿内群臣有些捉摸不透,到底边关发生了何事,能让皇帝脸色都阴晴不定?

    看完之后,朱祁玉放下了手中的奏章,面对奉天殿内外群臣的好奇心态,他缓缓开口说道:“大同急报鞑虏从义州犯边,好消息是总兵郭登提前布下埋伏,瓦刺部一战损失战兵六千余人,而我大明虎贲伤亡仅仅数百!”

    “恭贺陛下,喜得大捷!”

    数十比一的战绩,放在冷兵器时代几乎相当于一边倒的屠杀,除开京师守卫战这种绞肉场,明军已经许久没有对鞑虏单方面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哪怕正统九年成国公朱勇出塞讨伐兀良哈三卫,实际战果也不过一两千颗人头。如果大同总兵郭登的军报没有造假,那这绝对称得上是一场大捷!

    “大明虎贲扬我国威,恭贺陛下!”

    “乱臣贼子有来无回,此乃景泰新气象!”

    “开年捷报,乃大喜之兆!”

    各种奉承恭维接踵而来,只是沉忆辰跟朱仪脸上的表情,却没有多少喜色,相反还充斥着一种凝重。

    义州卫是朱佶驻守的城池,鞑虏选择从这里进攻,绝对不是什么偶然事件,几乎可以坐实背后藏着里应外合的勾当。不过问题在于,沉忆辰仅仅早期写过一封书信提醒大同总兵郭登,要多多提防朱佶,其他并未过多明说。

    单单凭借这一封书信,郭登就能料事如神,提前在义州做好准备,等着鞑虏自投罗网吗?

    沉忆辰不相信郭登有这样的预判,同时他又无法解释其中缘由,看来只有等执行弑君命令的苍火头等人返回京师,才能得知背后真相。

    毕竟紧急军情,驿站换马的速度,苍火头等人是无法媲美的。

    朱仪的脸上凝重就更为简单,他担心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要是曝光出来朱佶通敌叛国,那父亲大人能否接受的了?

    一生戎马,把家族骄傲跟传承视为生命的成国公朱勇,最终培养出一个家国叛徒,毫无疑问这比鹞儿岭一战还要耻辱。

    如果说战败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朱佶的叛国将导致晚节不保!

    “诸位卿家除了恭贺,难道就不好奇郭登,为何能未仆先知吗?”

    面对殿下群臣的恭贺,朱祁玉脸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反而朝着众人问了一句。

    刹那间原本“喜气洋洋”的奉天殿,立马变得沉默异常,论群臣想象力再如何丰富,他们都不可能想象到朱佶通敌叛国,怕说错话自然就不敢做声。

    “既然你们不知,那朕就来告诉你们好了。”

    “朱勇之子,大同府都指挥佥事朱佶,里通外敌犯边,属实乃大明之耻!”

    说罢,景泰帝朱祁玉重重一巴掌拍在了御桉上面,曾经大明国公之子通敌叛国,传出去将是一桩天大的丑闻。

    得知了这个消息,满朝文武可谓是一片哗然,确实这个消息太过于劲爆,谁能想到曾经位极人臣的成国公,培养出一个内奸儿子。

    或者思维再延伸一点,他另外两个儿子,乃至于朱勇本人,会不会也有问题?

    这下朝堂之中,很多人开始用着怀疑的眼神,打量着沉忆辰跟朱仪两人。

    感受到众人目光,目前成国公府实际当家人的朱仪,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能查明朱佶确有通敌叛国之举,还请按律严惩。”

    “身为长兄,臣愿一并受过!”

    朱仪的话语回荡在奉天殿内,相比较旁人此刻沉忆辰心中收到的冲击更大。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沉忆辰对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八个字深恶痛绝,认为是成国公朱勇强加给后辈的枷锁,无非就是想着为那辉煌的成国公府添砖加瓦。

    这一刻,他在朱仪身上,看到了荣辱与共的担当,就算朱佶是个叛贼是个人渣,却始终无法抹掉他身上成国公的血脉。

    朱勇问罪夺爵在家是个庶人,现在的朱仪就必须扛起成国公府这块招牌,无论好的怀的,通通都得接纳,这便是他身为嫡长子的宿命。

    面对朱仪的请罪,景泰帝朱祁玉看不出什么情绪波动,仅仅是澹澹回了一句:“朱佶现在就在外面候着,朕看在前成国公朱勇的面子上,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

    “大明勋戚与国同休,不要让朕寒心。”

    朱祁玉的这句话,无疑是个警告跟暗示,只是听在沉忆辰的耳中,他想到的却是更多东西。

    景泰一朝七年时间里面,朱祁玉勤奋理政、任用贤臣,兢兢业业,绝对称得上是合格线之上的君王。如果能再进一步,顺势扭转土木堡之后大明颓势的话,救时之君跃升为中兴之主,也不是不配。

    但问题是他当政期间,对于谦大权独掌能保持尊重跟克制,对武清伯石亨的权欲滔天能做到容人之度。却不知道为何,历史上对于老牌勋戚始终保持着不加遮掩打压,比如始终不允许朱仪袭爵,并且连去鹞儿岭祭拜都不行。

    另外英国公张辅虽然开恩袭爵,却让幼子继任,从而导致英国公一脉实际上也不满。

    还有襄城伯李珍没有子嗣袭爵,却越过了其尚健在的二弟李琏,让三弟李瑾去继承为第四代襄城伯,又闹得沸沸扬扬。

    至于修武伯沉荣不让嫡子袭爵,泰宁侯陈瀛让旁支袭爵等等操作就不说了。反正只要是元老勋戚,景泰帝朱祁玉就跟有仇似的削弱打压,甚至导致了朝中勋戚势力失衡,文官逐渐一家独大。

    当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大明诸王群起而攻之,就在于削藩太狠不给活路。

    现在景泰帝朱祁玉虽然没到要命的地步,但在还未定罪的前提下,丝毫不给成国公一脉留有情面,很难不让在场的老牌勋戚们寒心。

    谁能够保证子子孙孙,不会出现一个两个忤逆之徒,万一被抓到了把柄成国公的今日,就是自己的明日!

    “臣,谨遵教诲!”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哪怕明知道这是一种威胁,朱仪也只有谢恩的份。

    “把朱佶给带上来。”

    随着朱祁玉的一声令下,御道的远处出现了几名锦衣卫的身影,中间被包围的就是还穿着一身戎装的朱佶。

    义州战斗结束之后,对于这位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再加上还有着成国公之子的身份,大同总兵郭登无法处置,只能押送他跟传递军情的信使,一同前往京师交给皇帝问罪。

    不过沉忆辰却在看守的锦衣卫中,意外看到了赵鸿杰的身影,入殿之后经过身旁的时候,还顺势递给了他一个信封。无限循环的我成了大明勋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