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在线阅读 - 第233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233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外面的纷纷扰扰,吹不进忠义伯府。

    吃过洪武十六年的第一顿早饭,赵兰等大人依次给孩子们补上了昨晚没来得及发的压岁钱,就连还不怎么会讲话的小胖的儿子赵忠也有一份。

    但他还小,根本意识不到钱是啥东西,轻易就被他娘小贝用一块点心把钱换走了。

    他还在那儿傻乐呢,不禁让朱七牛想起了朱八牛小时候。

    赵兰却也打着这样的主意,发完压岁钱,就要开口帮七牛和八牛保存,将来好给他们娶媳妇儿和当嫁妆。

    可七牛八牛多贼啊,早就知道她要这么做了,刚拿完钱,一溜烟就跑掉了。

    朱六牛亦然。

    至于朱大牛和朱二牛,倒是也想这样,可他们是有媳妇儿的人了。

    懂的都懂。

    “这小子,越来越贼了,不好管啦。”看着儿子的背影,赵兰又气又笑道。

    小朱刘氏微微一笑:“兰儿你就偷着乐吧,比起七牛给家里挣的钱,这点压岁钱算啥呀。”

    “话是这么说,可他还小,身上带太多钱不好。而且他这次在城北搞了这么大动作,也不知道结果如何,昨天那么好的机会,他怎么就不趁着人多说一说卖房的事儿?城北那边的房子越建越多,要是没人接手,可就都砸手里了。”

    “估计皇帝和七牛他们自有打算吧。”

    “希望吧。”

    ……

    朱七牛跟朱八牛逃离老娘的魔爪,来到黄家,又收了一波黄王氏和黄月英的大嫂黄氏给的红包。

    跟黄月英玩了一阵,三个娃儿又一起来到了宋濂家拜年。

    大家说着笑着,便难免会聊到城北那些房子和地皮。

    “七牛,你到底是咋想的?昨天咋不趁机宣传一下?要是没人来买你建造的房子,那些房子不就都成摆设了吗?你的钱收不回来,光留着房子有啥用?”黄月英有些担心的连连问道。

    朱七牛笑了笑:“皇上说了,上赶着不是买卖,咱们得稳着点,等那些高官巨富自己发现城北的好处,自己提议要买,咱们才能卖,不然叫不起价钱,还会被压价。”

    宋濂抚须道:“皇上是从微末处一步步做起来的,最懂底下那套东西了。他这样说,事情必然也会这样发展,我估计等开国纪念晚宴之后,七牛你就该忙起来了。”

    朱七牛道:“皇爷也是这么看的,他说等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反应再慢的人,也该明白过来了。”

    “嗯。昨晚我仔细瞧过了,你设计的城北挺适合作画和钓鱼,到时候我可要常住城北了,这个家嘛,十天半月回一次就好。”

    “先生若是喜欢,我到时候直接给您留一个靠近新湖的宅子。”

    宋濂也不矫情:“好,有劳你了。”

    “先生客气了,一栋宅子而已。”

    宋濂:o(* ̄︶ ̄*)o

    ……

    朱七牛说的没错。

    皇帝猜的更没错。

    自从城北新街、歌剧院等暴露在众人视线,一大部分人只是瞧瞧热闹,觉得新奇而已,或是进去享受一下,感慨一番。

    可是呢,总有不一般的人。

    这类人有的是官儿,有的是有钱人,总之就是非富即贵。

    他们有的是昨晚就参加过晚宴的,有的是昨晚没资格去、事后听说的,稍稍一品味,他们便捕捉到了其中的关节。

    并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

    城北……要起来了!

    于是乎,他们不约而同的或亲自去了城北,或派人去了城北调查。

    这些人中,就有李善长。

    也有刘仲质、徐达、汤和等人。

    这些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在于,有一部分人是想借此牟利赚钱,囤货居奇,等着涨价。

    还有一部分是单纯看上了城北这块地方,想买套宅子住住,修养身心,顺便置办一份产业留给将来。

    当他们或他们的人来到城北,并不是奔着歌剧院去的,也没有特意去观摩新街上的店铺,而是在周边晃了起来,试图发现一些一般人难以发现的所在。

    逛着逛着,晃着晃着,他们发现了更多细节。

    其一,通过一些建造未完成的施工现场,他们发现所有这里的住宅也好、商铺也好,底下都预留了下水管道,这意味着住在这里不需要出门倒便桶,沐浴、洗菜之类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其二,这里的水道纵横密布,形成了一块块‘田’字格,这意味着将来一旦连接哪个湖泊或大江大河,取水、钓鱼、赏景、运货等都将十分方便。

    如果闲得慌,就是划着船都能去往城北各个角落,跟生活在那些建立在水面之上的村落、城镇似得,别有一番意境。

    其三,这里的道路都很宽敞,并且留有辅道,出行会十分方便,不会动不动就拥堵。

    并且这里的路两边有一种被忠义伯命名为绿化的东西,即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

    它们跟水道一样,同样哪哪儿都是,人身处其中,有种进入森林的感觉,就连呼吸都清新了许多。

    其四,这里所有朝向街道的房子都是商铺,而被商铺围起来的地方都是住宅,这些住宅都是三层小楼,楼梯建造在楼房外面,每一层楼梯都通向一处住宅。

    稍微一琢磨,他们便明白过来,忠义伯居然把大家的住宅摞了起来,一层楼归一户人家。

    难怪忠义伯能节省出这么多空地修路修水道,还承诺足额赔偿原地皮一样大小的房子!

    而像是这样的小楼,城北有许多许多,它们互相之间隔得很远,并不会阻碍别的楼的采光,中间地带则大多也有花坛,有的则是专门留出来的农田、池塘、树林、稻谷场等等,若是住在里面,虽是位于京城,却有种身处乡村的感觉,真可谓是地处闹市之侧,身居恬淡之中。

    找来附近的城北百姓一问,才知道整个被忠义伯买下的地皮上将来都会这么建造。

    而设计者呢,正是忠义伯本人,并且还有应天府同知周光帮着出谋划策。

    比如那房屋与房屋中间的田地,就是同知大人让刻意留下来的,说是可以让百姓适当的种种田地,修养身心,不求秋收时能种出多少粮食,有趣就行。

    按理说这类空地都不归属于房子的主人,而是归属于忠义伯才对。

    但百姓也说了,这类留出来的田地或果林等,产出的一半归忠义伯,而忠义伯承诺这一半分给全体居住在这一片的百姓,另一半则先缴了税收,余下的都归打理者。

    其五,这里的每片区域都有单独的名字,就跟那些村落一样。

    它们的名字倒也好记,全是按照百家姓取的,比如‘赵家村’‘钱家村’等,每个‘村子’又分作几栋几层几户等等,方便外面的人找人,也方便官府登记户籍。

    而在每个‘村子’里,也是有村长的,这些村长将由大家推举出来的耆老担任,一般负责组织安排大家打扫、修理公共区域,分发每年的公共区域的农田、果林的收益等等。

    其六……。

    其七……。封侯书生的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