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修真小说 - 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栽培

第一百五十六章 栽培

    杨清源在点完菜之后开了个雅间,邀请姚元之同坐。

    一顿饭,姚元之一直在请教杨清源军务,他主修策论,而杨清源正是近年科举之中的策论大家,这样的好机会自然不会放过,立时拿出了一篇自己最得意的策论,请杨清源斧正。

    杨清源看完之后,发现这个姚元之确实有真才实学,他对于边境的看法确有可取之处,具有实用价值,算得上是科举遗贤。

    “元之,你在边防军务之上眼光独到,不知可有意前往兵部任职。”

    这样的人才,浪费可以,杨清源想要给于延益送去。

    杨清源的话让姚元之心中大喜,他原本就是举人,有补缺官位的资格。

    但是举人补官向来是大难题,举人多,官位少。能补位者,都少不了又人举荐,即便如此,一般也就是得个教谕,若是举荐之人背景深厚些,或许还能捞个县丞,至于补缺县令,那天时人和缺一不可。

    听杨清源话中之意,便是愿意想兵部举荐他。

    这般被推举前往兵部的,在国朝举人之中也是少之又少,虽然不如一县县令,但也是顶好的职位了。

    姚元之心中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杨清源。

    “多谢先生美意,但是元之要辜负先生的推荐之恩了,元之以茶代酒,自罚一杯!”

    说着姚元之喝了一小杯茶水,随后解释道。

    “不是元之不知好歹,实在以举人之身入仕,日后怕是寸步难行。”

    杨清源点了点头。

    姚元之说的是实话,大周以科举取仕,虽然不独尊儒术,但是对于文官的出身尤为看重。

    立国五十载,除了几个开国的功臣之外,朝廷中枢,内阁六部的阁老重臣都是翰林出身。

    这更是大周官场的规则,非翰林不得入阁,不历州县不得入阁。

    能入翰林院的,文化修养和智商都是顶尖的人。

    在经历州县之治,且被朝廷认可的,能力和情商都有过人之处。

    如此一来,选出来的人,便是文化与能力齐备,智商与情商俱高的顶尖人才。

    大周帝国交到这样的人手里,周帝才放心,群臣才放心。

    “你所虑确有道理,举人为官,难以升迁是事实。况且以你的才学,想要高中,只是时间问题,就凭这篇策论,即便其他几科一般,也足以进二甲了。”

    姚元之却苦笑着摇了摇头,“学生也有这策论一科堪堪能拿得出手,其余几科……不说也罢!”

    杨清源心中微微计算。

    大周科举的会试有点像前世,浙江的高考。

    文章是必考的,由考官出题,只拟一个题目,内容体裁不限,包括诗歌。

    随后参与会试者要选三科,待选科目有墨义、策论、明算、刑名、诗赋、杂文、兵策等等。

    但是这些选修科目之中,也有高下之分,一般选择墨义者,一甲无望。墨义即是注解前人经典,这是分数之中加权最低的。

    凡欲冲击一甲者,必选策论,策论也是最得天子和考官看重的。

    微微思考之后杨清源心中便有了计较。

    “元之,明年春闱可是要赴京赶考。”

    姚元之点了点头,“学生正是从龙山书院归来,先回家乡,然后入京备考。”

    “元之是越州人士?!”

    姚元之有些惊讶,“先生怎知?!”

    “姚姓出自上古圣皇虞舜,舜出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此地为氏,此姓在越州最为常见,故而我才如此猜测。”

    杨清源也稍稍卖弄了一番。

    “大人果然博学!”

    “元之,若是今科有意,可选考墨义、策论和明算。”

    姚元之愣了一下,不懂杨清源的意思,“但是学生不通明算之法。”

    “你有心研究边防军务,明算有利于日后处理公务,你回家之后,可早些进京备考,我闲暇之时,也写了一些有关算学的书籍,你可以拿去看看,若有不懂之处可以问我。”

    姚元之不是蠢人,能中举人的,也不会是蠢人,当即便听出了杨清源话中的意思。

    当即起身行礼,“元之多谢大人。”

    杨清源的明算独步天下,新创算学更是在翰林院中推广。

    这其中意味,姚元之自然是了解。

    杨清源当然也自有一番打算。

    他想做的事情,太大了。

    需要力量,需要支持,所有他也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党羽。

    如今的朝中,永安十三年的科举前十,俱是人杰,众人之间关系更是融洽,不是同党,但胜似朋党。m.

    但光如此,不够,杨清源也在培植自己的人手。

    而姚元之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此人在军略方便却有才华,刚才和店老板争辩之时也有君子之风,值得前期培养试试。

    杨清源和姚元之在交谈了一番之后,约定今年九月在神都再会,之后姚元之便因为家中祖母病重急着赶路,匆匆离开了,临走前给杨清源留下一张名帖。

    名帖这东西,一般不会给其他人,这是自己身份的象征。

    就像杨清源,迄今为止,只将自己的名帖增给过柳望舒,以便她行走江湖,不受官府刁难。

    众人吃完饭之后,小杨过提出想出去走走。

    杨清源教弟子向来不迂腐,况且此地对于杨过来说也不一般,也就同意了,自己则和肖沈二人找了一家茶馆,点了壶茶。

    小杨过独自走在风陵镇上,天色已经渐渐昏暗,原本的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浪迹江湖,但是在跟随杨清源三个月后,突然自己出来,又有些不习惯了。

    正在街上走着的杨过,看见了一个贩卖冰糖葫芦的小贩,顿时眼前一亮。

    少年人总是对甜食情有独钟。

    从冰糖葫芦到汽水再到奶茶,千古如此。

    而杨过在平山郡期间,协助处理政务,是有薪资的,杨过摸了摸口袋中的钱,瞬间底气足了起来。

    “老板给我来四串冰糖葫芦!”

    接过四串冰糖葫芦的杨过立刻高兴地吃了起来。

    ---------------------

    此刻,坐在茶馆内的杨清源正在附庸风雅地品茶,其实他根本不懂茶道。

    正在和肖沈二人闲谈之间,杨清源发现自己杯中的茶竟然荡起了一圈圈涟漪。

    杨清源神色一变,“有高手在此地动手!”墨观澜的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