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逍遥少将军在线阅读 - 第821章:今非昔比

第821章:今非昔比

    以顾洪为首,知晓女帝真相的诸位大臣,齐聚御书房,祝贺梁萧与卓子房圆满结束大梁之行。

    在萧清的安排下,户部侍郎顾少言又向梁萧汇报了户部财报。

    “去年全国财政总收入,折合白银一亿三千七百二十七万两,其中工商税四千一百万两,盐政收入四千二百万两。全国总支出约合白银一亿一千万两,其中一千万两用于收购稻谷,应付灾年,三年国库总盈余四千五百二十七万两!”

    “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田税,非但没有因此减少国家税收收入,反而因此增长超过三成,因为隐户、黑户已近乎失去意义!”

    “受此政策影响,国内人口明显增加,各地新生儿数量超过去年两倍,百姓已经开始信奉多子多福!加上益州,目前全国登记在籍总人口,超过一亿一千零二十三万!!”

    顾少言的语气明显激昂兴奋,全程笑着汇报。

    梁萧和卓子房对视一眼,也不禁大喜过望。

    大乾国鼓励工商,因此工商税一直是个大头。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放在往年,有世家门阀从中作梗,再加上私盐横行,国库的最终总收入,往往也就只有七八千万两!

    经过这四年的改革,大乾国的军政几乎是脱胎换骨!

    最令人头疼的冗官、冗兵、冗费,得到了极大改善。

    当然,契约税、盐政改革、摊丁入亩……带来的收入纯增长,也超过了三千万两白银,居功至伟。

    大乾的财政收入,是不算那些清剿的战利品带来的额外增收。

    按照正常的市价来算,一头活牛八到十五两,战马超过百两,猪羊和军器也价值不菲,缴获蛮荒人的战利品总价值已经超过八千万两白银。

    但这些战利品用于军队消耗、赏赐,而且是梁萧二十岁时的战果,不再计入今年收成。

    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是两大天然牧场,经过大乾国几年的努力,那一万名获救的忠心大乾牧民认真带头,每年的增收完全补得上军队战时消耗和战后犒赏。

    非必要情况下,不能动了这两大牧场的牲畜根本。

    而大乾国这几年的额外军器总投入,也接近一亿两白银,否则国库盈余起码能超过八千万两。

    “当时,我们与丞相总结各地财政之后,根本不敢相信会有如此收入……”顾洪惊叹着,看向梁萧,目光灼灼。

    “大乾国得安国侯,如鱼得水,可喜可贺!”何景云终于忍不住感叹。

    众人一致点头,神色崇敬。

    正是因为他们了解曾经有世家门阀盘踞的大乾,如今的大乾才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而为大乾带来改变的人是谁,举世皆知。

    萧清眉飞色舞道:“朕从不怀疑自己的眼光!”

    她早已提前了解了财报,但在看见他欣喜一笑的那一刻,她依然忍不住乐开了花。

    这大乾,如他所愿,终归是他成就了大乾!

    早在梁萧去大梁之前,萧清就和在场众人谈过,可能会再给左菁一个公主名号,七位公主并嫡。

    放在以前的朝代,大臣极力劝阻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但在场众人明知萧清和梁萧不会因此记仇,也没有反对,只是请求萧清注意诏书措辞,以免将来女帝身份昭告天下,影响不好。

    在大乾官民的心里,她的萧哥哥早已入圣成神,非王非帝,但人心向往。

    即使是大乾的官员,有相当部分也是经过梁萧和卓子房静心遴选,务求为国为民的人才,视梁萧为读书人的毕生信仰。

    而顾家、穆家这些大家族,也得益于梁萧的支持、提点,放弃世家门阀地位之后,反而一路扶摇直上,给后来的官员家族作了极好的榜样,对梁萧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梁萧摇头道:“天下大治,岂是一人之功?吾皇勤政爱民,诸位同僚与大乾军民,也都为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心力。大乾国的改变,离不开举国上下共同努力,不能总让我一人独揽功劳。”

    众人若有所思:“安国侯说得在理,但即使安国侯一再谦虚,百姓也是一致认为,是陛下与安国侯让他们安居乐业,更胜以往,可算是实至名归。”

    梁萧不禁哑然失笑。

    百姓的思想最为单纯,谁能让他们过好日子,他们就敬爱谁。

    卓武略说道:“陛下,全国军队经过裁剪、更替,如今数量超过百万,但实际上只有五十五万军队完全脱产,臣等认为,为了应付边境威胁,我国财力可以支持继续增兵二十万。”

    “增兵?”萧清看向梁萧。

    梁萧只是微微点头。

    大乾国还推广军屯,大部分士兵平时训练、耕田,战时打仗,这也是大乾国敢于推广募兵制的基础,有一定的收入,可以适当抵消这么庞大的支出。

    真正脱产的士兵:北境二十万,西境二十万,辽东十万,驻守江南的二十万军队里也有五万精锐完全脱产。

    算起来,就是平均二百个百姓供养一个脱产士兵,极为宽松。

    放眼故乡的历史,秦汉唐宋明,最宽松的东汉时期,全国人口5600万,总兵力才29万,都没有大乾国这么宽松的兵民比例。

    三国时期,兵民比例甚至达到了1/15到1/30之间,唐朝府兵制,兵民比例1/75,宋朝和明朝都是1/100左右。

    而目前的大乾国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成功运回大漠深处的宝藏,尤其是大禹九鼎。

    急切的诉求,与卓武略的提议不谋而合。

    萧清郑重道:“天日族威胁与日俱增,增兵之事迫在眉睫,朕打算在全国各地预征二十万,但兵部切记:宁缺毋滥!大乾国如今的军队是好不容易经过改革的王师,不再是昔日松散的弱旅,不能让投机倒把的士兵毁坏军纪,必须设立严格的审查制度。”

    顾洪等人也没有反对增兵。

    毕竟如今国家有钱,就算国库空虚,萧清也有小金库可以填补。

    而且新招募的士兵也不一定都要脱产,可以去开垦本地荒地。

    征兵之事算是拍板了,大乾国又准备恢复巅峰时期的军队数量。

    王沧海说道:“益州百姓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大部分已能保证安居乐业,益州青年参军热情空前绝后,益州太守李修云等人不敢自作主张,三次上表陈述此事。是否要从益州征兵?”人世几春秋的逍遥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