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妃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扬明在线阅读 - 第247章 陕西急报

第247章 陕西急报

    内阁次辅韩爌离职了。

    就在朱由校南巡归来的第四天,内阁次辅韩爌便向朱由校递上了乞骸骨的奏章。

    这次韩爌没有丝毫侥幸,钱龙锡的下场着实将韩爌给震住了,倘若还不及时将位置给皇爷让出来,恐怕他的下场不会比钱龙锡好到哪里去。

    与前任首辅刘一燝离任之时引发的轰动不同,韩爌的离职就像一潭死水一般,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韩爌也没有闹得人尽皆知,只是在太和门广场上,冲着皇极殿的方向行了三礼,随后便迈着有些沉重的步伐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紫禁城。

    简单的收拾了家中财物,韩爌便带着自己家中的老仆,有些沧桑的离开了北京城。

    ...

    ...

    "韩爌走了?"

    乾清宫暖阁内,朱由校听着外面传来的脚步声,头也不抬的说道。

    "走了。奴婢亲自去送的。"

    王安的声音,在朱由校耳边响起。

    闻言,朱由校有些烦闷的将手中的奏本扔掉,起身站了起来。

    "韩爌此人哪里都好,可惜就是身上的烙印太重,可惜了..."

    坦白的说,与前任首辅刘一燝不同,韩爌此人更为灵活一些,对于朱由校的旨意大多数都能够很好的履行。

    但是韩爌的这种性格也带了某种弊端,韩爌太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竟如同前些时日的"逼宫",堂堂内阁次辅居然会被区区四品的钱龙锡说动,随后近乎被裹挟一般,擅闯乾清宫。

    若是太平时节,韩爌会是朱由校的有力臂助,但是如今明廷看似稳住泰山,实则风雨飘摇。朱由校实在不允许此等性格之人,占据朝堂之首。

    "韩阁老忠心体国,着加封太子少保,令沿途各地官府,好生照料。"

    不管怎么说,韩爌都是堂堂内阁次辅,又是主动离职,为朱由校腾出位置,该有的体面,朱由校还是要给的。

    "皇爷放心,奴婢早已安排妥当。"

    虽然韩爌出京看似颇为寒酸,但实则沿路一途都有人护送。不然仅凭韩爌与几位老仆,如何能回的了山西老家。

    听到王安已经安排妥当,朱由校便没有多言。

    "令如今内阁空虚,令朝臣庭推吧。"

    随着韩爌去职,如今的内阁便只剩下了何宗彦一名阁臣,这显然不是朱由校希望看到的。

    好不容易大费周章,将两位东林大佬踢出了朝堂,不趁着这等关头,安排自己的心腹,更待何时?

    朱由校需要有人坚定不移的贯彻自己的意志。

    "正好将南京的空缺一并补了吧。"

    朱由校可没有忘记,他昔日曾在南京城外对于何熊祥的允诺,何熊祥的那一头白发,以及憔悴的脸庞还历历在目。

    由于政治原因,南京城一向是失意政客的养老之所,因此平素罕有朝臣愿意前往南京任职。不过如今的南京军权已经被朱由校紧紧握在手中,他需要派遣自己的心腹重臣坐镇南京,从而进一步掌控南直隶。

    就当朱由校与王安谈笑的时候,突然有一名小内侍闯入了暖阁内,神色有些慌张。

    一见朱由校便猛地跪在地上,从怀中掏出了一封奏报:"皇爷,陕西急报,固原州地龙翻身。阁老遣奴婢请旨意。"

    仅仅一句话,便令得朱由校的面色不变,脸上的笑容瞬间隐去,一把抓过小内侍奉上的奏报,快速的阅读起来。

    所谓地龙翻身,便是地震的委婉说法。因为古人无力去抗拒这些灾害,故将此类灾害神化了。

    不过朱由校如此大反应并不是因为地龙翻身,而是前面的两个字。

    陕西两个字极大的刺激了朱由校的神经,这两个字实在是太敏感了一些。原本的历史上,陕西先后遭遇地震,干旱等大灾,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们于是选择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便是自陕西而起。

    农民军就如星火燎原一般,人数越剿越多,彻底的断送了明廷最后一丝生机,让大明这个苟延残喘的庞然大物彻底亡于内忧外患之中。

    今年才天启二年,小冰河便提前上演了么?天灾逐渐开始登场了。

    "给朕将六部九卿全部叫来。"

    朱由校的脸上闪过一抹急促,如今国内的形势才刚刚好转,这贼老天就开始给他上难度了吗?

    王安自然看出了朱由校脸上的焦急,连忙冲着身后的随侍宦官们使眼色,令他们快去请人。

    "皇爷,不过是地龙翻身而已,当真如此严重吗?"

    王安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静一些,想借此安抚一下有些暴躁的朱由校。

    他不明白皇爷为何一听说陕西固原州地龙翻身,便有这么大的反应。

    在国朝的历史上,这地龙翻身可是再常见不过。

    别的不说,就在今年二月,山东兖州便发生过一次地龙翻身,距离京师也更近一些,可是皇爷并未有任何反应。

    朱由校听到王安所言并未冷静下来,反而愈加暴躁。

    他敏锐的察觉到,此次陕西固原的地龙翻身恐怕就是一个信号,一个意味着天灾频发,小冰河正式来临的信号。

    "大伴,农政在陕西推行的如何了?番薯等物可已经播种下去了?"

    没有回应王安的问题,朱由校反而提出了与地龙翻身毫不相关的问题。

    不过王安已经习惯了朱由校这有些天马行空的思维,简单的思虑了一会,便开口回禀:"陕西诸位王爷的治下,倒是都已经耕种上了番薯,土豆以及玉米等物,不过具体数量未知。除此以外,地方官府虽然也有推行此政,不过效果不大。"

    说到此处,王安的脸上也带上了一抹苦笑。

    陕西毕竟地处偏远,与京师路途遥远。山高皇帝远,即便是朱由校的命令,也不能得到彻底的执行。

    听到此处,朱由校的脸上闪过一抹阴霾。

    他此前曾两次下令给陕西诸王以及陕西各地,令他们推行农政,为的就是将来陕西一旦面临天灾,陕西至少能有足够的储备粮。

    如今依着王安所言,恐怕效果不大。柯久的扬明